本文聚焦四川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相关机制。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背景下,剑阁县传承“交树交印”古制,举行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文章介绍了交接情况、传承的古制、不断完善的新规以及评价指标的转变,展现了当地对古柏保护的重视和制度的不断升级。
四川剑阁县积极完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相关机制,让这片古老的绿色瑰宝得到更妥善的守护。
一万多株古树,见证离任交接的绿色承诺
核心阅读
3月15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其中一项重要规定是,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要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无疑为古树名木保护加上了一道坚实的制度防线。
在四川广元剑阁县,一场别具意义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日前举行。这里传承着“交树交印”的古制,此次现场交接的古树名木多达12510株。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树,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剑阁县在古柏保护上的传承与坚守。
蜀道翠云廊,不仅是一条连接古今的交通要道,更是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传承的生动写照,它记录下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
这是2023年7月24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拍摄的张飞柏。(王曦 摄)
大蜀道畅联古今,翠云廊绿映千年。历史悠久、古柏森森的蜀道翠云廊,爱柏、护柏、守柏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同理念。
3月12日,在四川广元剑阁县,百余名乡镇干部、护林员、村民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特殊的仪式。
离任交接:守护绿色家底
“古树名木数量未减少、长势良好”
“我任中共剑阁县委书记的三年零四个月期间,全县库存古树名木12510株。其中,翠云廊7803株,本次交接经核查清点,古树名木数量未减少、长势良好……”在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交树交印”广场上,旺苍县委书记、剑阁县委原书记杨祖斌郑重说道。
这是一场庄重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杨祖斌,剑阁县委书记、原县长范为民,剑阁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燕分别签署离任交接证书,共计交接古树名木12510株。这不仅是树木的交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承。
如何交接:传承与创新并行
传承古制、建立新规,离任交接扩大到多个层级
“交树交印”的古制,在当地已传承了几百年。据记载,自明正德年间起,每逢新官接任,旧任都要如数点交驿道柏树,并把古柏的保护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政绩来考核。此后,清乾隆时期,每棵古柏悬挂带有“官”字的木牌;光绪初年,对每株古柏都进行了编号,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古人对古柏保护的重视。
近年来,剑阁县在传承古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交树交印”制度从过去的县长离任交接,扩大到县委书记、县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社区)负责人、村民小组组长、县林业局局长、乡(镇)林业站站长、护林员等多个层级。同时,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等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的重要内容,并纳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围。自2012年以来,剑阁县已完成县长离任交接3次,乡(镇)长离任交接20余次。
此外,《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古柏保护离任交接管理规程》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古柏保护全覆盖责任体系,确保蜀道翠云廊古柏每段有人管、每棵有人护。
完善机制: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呵护
从“走马点树”到16项评价指标
“交树”,不再是简单的事情。过去“走马点树”的单一数量统计方式,如今已拓展完善为古树分布、生长状况、管护成效等5个方面、16项评价指标。这样的转变更注重保护质量的综合评定、过程监督和问责问效。
《古柏保护离任交接管理规程》中列出的“古柏保护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辖区内古柏基本情况、数量、生长状况等事项进行评定。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剑阁县古柏保护离任交接实现了从“交数”到“交树”、“单线”到“全县”、“交接”到“交责”的重大转变。
共同守护好一方青绿,让古柏群代代相传,让翠云廊永久青翠,这是剑阁县人民的共同心愿和不懈追求。
本文围绕四川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机制展开,介绍了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背景下,当地传承“交树交印”古制举行离任交接仪式。详细阐述了交接情况、古制传承、新规建立以及评价指标的完善,体现了剑阁县在古柏保护上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制度升级构建了全方位的保护责任体系,致力于守护古柏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