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当前猪价再次探底的现象展开,分析了猪价下跌的原因、生猪养殖业的盈亏情况,探讨了关税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并对后市猪价走势进行了展望。
近期,猪价走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表明,今年3月份第一周全国生猪价格为15.47元/公斤。自2024年8月份第三周猪价达到阶段性高点20.92元/公斤后,便开始一路回落,累计跌幅达到26.1%。
猪价为何会再次探底呢?行业的盈亏情况究竟怎样?后市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近半年来猪价持续下行,主要是供给形势发生了变化。自2024年6月份起,全国新生仔猪数量不断增长,到9月份以后,生猪供应量开始持续快速增加。今年1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3816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从消费端来看,春节过后一直到三四月份,消费需求处于全年的低谷期,然而供给量却依然处于高位。正是由于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导致猪价自2024年9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便开始回落。
今年3月份第一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情况也能反映出猪价下跌的原因。该市场日均上市白条猪1756.57头,而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仅为1410.57头,同比增长了24.53%。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条猪仍以大体型为主,单重普遍集中在90公斤/头至110公斤/头区间,供应十分充足。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商户向记者透露,即便是传统上价格比较坚挺的瘦肉型白条猪,批发价也在逐渐走低。
当前猪价再次下探到了近几年的低点附近,那么生猪养殖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呢?
朱增勇向记者表示,今年2月份,国内生猪养殖场每出栏一头标准体重生猪平均盈利100元左右,到了3月份,盈利下降到50元左右。虽然盈利水平大幅下落,但生猪养殖仍有微利。这一方面是因为饲料价格大幅回落。3月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连续合约收报2305点,相较于2022年4月的最高点3046点,下跌了24.3%。豆粕的跌幅同样巨大,3月7日,大商所豆粕主力连续合约以2867点报收,与2023年8月的最高点4514点相比,下跌了36.5%。另一方面,全行业生猪养殖效率有所提升。目前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比一年前增加了0.5头至1头,生猪生产成本整体处于下降趋势。
近期,我国决定对来自美国、加拿大的猪肉和饲料增加关税。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年消费生猪7亿头,主要依靠国内养殖,进口猪肉占比很少,对市场影响很小。玉米、豆粕进口可由南美等其他主产地替代,关税调整对国内饲料价格影响有限。
朱增勇还提到,2024年我国进口猪肉共107万吨,其中自美国进口7.31万吨,同比下降40.3%,仅占进口总量的6.8%。进口量可能会继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支撑国内猪价。
关于后市,朱增勇分析,从上半年来看,当前无论中大猪存栏还是新生仔猪数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生猪供给充足,而消费需求总体处于低位,猪价将以弱势震荡为主。下半年,随着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猪价有望温和反弹。
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董秘秦军表示,他们将持续加大生猪育种、疾病防控、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等方面的投入,巩固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猪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供给增加与消费需求低谷期导致的供需失衡。尽管猪价下跌,但生猪养殖仍有微利,得益于饲料价格回落和养殖效率提升。关税调整对市场影响有限,进口量下降或支撑国内猪价。后市上半年猪价以弱势震荡为主,下半年有望温和反弹。生猪养殖企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降本增效。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