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四度聚焦:个人信息安全防线何时筑牢?,技术双刃剑下,个人信息成待售“商品”!

央视“3·15”晚会五年来四度曝光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一些公司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情况,包括3800项个人标签成商品、从“摄像头”到“三网大数据”的信息窃取演变,还提及精准获客后产业链的黑心生意,最后探讨了应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从2021年卫浴店利用摄像头偷偷窃取人脸数据,到2025年精准获客软件借助爬虫技术非法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央视“3·15”晚会已经四次将焦点对准了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问题。据3月15日的报道显示,启科科技能够通过运营商后台实时调取用户地理位置、消费能力、人生阶段等多达3800项标签,而云企智能则利用爬虫技术,通过网络标签强行抓取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信息。

如今,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场景的粗放式窃取,逐渐演变成了由技术驱动的系统性黑产。这五年“3·15”晚会的曝光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了数据安全领域里“猫鼠游戏”的激烈。在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效应下,要想打破黑产的“技术围城”,法律威慑、技术防御以及公众意识提升这三者协同合作,才是关键的突破口。

3800项个人标签成商品

当北京商报记者进行调查时,被央视“3·15”晚会点名的几家公司的联系电话状况堪忧。辽宁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两个联系电话均处于关机状态;天津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两个联系电话,一个无人接听,另一个暂时无法接听;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两个联系电话,一个无人接听,另一个则转至语音邮箱。

实际上,涉及窃取网民个人隐私的公司远远不止上述这三家。

在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的获客软件有一项很“厉害”的功能,能够将商家想要的关键词设置为标签,软件会自动在选定的短视频平台上扫描评论区。一旦发现与标签词相关的评论,就会强行抓取这个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信息。而且,这款获客软件还能帮助商家监控和偷取自己同行的直播带货数据,去对方的直播间“截流和引流”。绿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表示,他们的这些软件都是利用爬虫技术来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

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暗访媒体透露,他们的获客软件名为“火眼云”,并且已经卖给了很多企业。此外,工作人员还介绍,“火眼云”可以偷取企业公众号的关注用户或微信群成员的手机号码,只要点击阅读过、转发过企业公众号文章的用户手机号码也会被偷取。

在调查过程中,知情人还透露,市场上现在有一些非常“厉害”的“获客”公司,它们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偷数据,还能使用手机的三网通信大数据进行获客。根据一份宣传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有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100亿条。

从“摄像头”到“三网大数据”

这并非央视“3·15”第一次曝光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2021年,央视“3·15”揭露了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的监控摄像头的秘密。据报道,科勒卫浴全国门店使用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由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人脸数据。

消费者只要走进科勒卫浴的任何一家门店,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自动生成编号。此后,该消费者去了哪些门店、去了几次,科勒卫浴都会了如指掌。

当时,悠络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也为不少商家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据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薛经理透露,在这样的人脸识别系统下,平台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

到了2025年的“3·15”,曝光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追踪到了获取个人信息的“三网大数据”。

启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称,他们所说的“三网大数据”,指的是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数据。经核对,启科科技通过运营商大数据偷取到的个人数据信息,都是真实无误的。

按照启科科技有限公司的逻辑,“所谓精准客源提取的原理是,任何人、任何上网行动都离不开运营商,运营商存储了每个人的上网行为、通话行为、短信交互、实时位置等各种行为。每个行为都反映着客户的需求,您想要哪些行为的客户,对于我们来说无非就是查找和提取”。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是通过“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来获取数据的,这个平台上显示的正是某电信运营商后台的实时数据。就这样,通过这款软件,海量用户信息都被这成百上千的数字标签打上了记号,成为待售的商品。

技术双刃剑

在精准获客之后,产业链的下一环继续着黑心生意。

近一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也就是俗称的“电销”。

在一家名为智优擎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里,负责人田经理打开了一套正在给客户测试运行的系统后台,一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的话术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每句话都设有相应的触发关键词,一旦消费者说了相关的语句,智能机器人会转到对应的回复内容。

据报道,目前,一台外呼智能机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1万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拨打上千个电销电话,工作效率远超人工客服。工作人员称,一天能打10万个电话,一次打200个。

对于这种情况,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技术滥用让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但技术工具的确大大降低了不法分子的门槛,提高了不法分子获取个人关键信息,甚至实施诈骗的效率”。

“如果数据成为黑产‘金矿’,让AI技术沦为隐私窃取工具,会触及数字经济根基,”比达分析师李锦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治顽疾需三重突破,比如法律更侧重‘事前预防’;技术从‘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博弈’;给每个公民更便捷的投诉、反馈渠道,让每个人成为自己数据主权的守护者。”

本文围绕央视“3·15”晚会五年来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曝光展开,详细阐述了多家公司利用各种技术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手段,从早期的摄像头窃取人脸数据到如今的三网大数据精准获客,还揭示了精准获客后产业链的黑心“电销”生意。同时指出技术的滥用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法律、技术和公众意识协同合作,实现三重突破,守护个人数据主权。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480.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