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凌晨中铁八局负责施工的无锡市政和大道西延新建工程跨沪宁高速转体斜拉桥9号主墩最后一个桩基浇筑完成,标志着大桥桩基施工全面收官,即将进入新阶段。同时介绍了主墩桩基的情况、施工中克服的地质难题以及该工程的基本信息和重要意义。
3月15日凌晨2点钟,经过6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连续作业,由中铁八局承担施工任务的无锡市政和大道西延(凤翔路 - 惠洲大道)新建工程跨沪宁高速转体斜拉桥,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9号主墩的最后一个桩基完成了浇筑工作,这一关键动作,标志着大桥桩基施工实现了全面收官。自此以后,该大桥即将迈入桥梁下部主体结构“可视化”施工的全新阶段。
此次顺利完成施工的9号主墩桩基,乃是主塔的基础所在。在其下方,隐藏着24根钻孔灌注桩。这些灌注桩每一根直径都达到了2.2米,长度更是有85米之长。它们共同组合成了独特的“梅花形”群桩。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政和大道西延段一期工程全线直径最大的群桩。项目负责人江勇表示,施工完成后的这群桩,就如同塔身坚实的“脚”,稳稳地扎进地下,为大桥主墩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要想让大桥的“脚”在土里稳稳地站稳,可并非易事,项目部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探索。据江勇介绍,当地的土壤一直以来含水量较高,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均为淤泥土质。这种土质具有稳定性较差、荷载能力较弱等特性,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项目部提前组织了专业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并且,根据地质情况、成孔质量等多种因素,制定了不同的预案。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环节,采用了16米钢护筒搭配反循环机械成孔工艺。同时,借助导向定位架,实现了钢护筒埋设平面位置与垂直度的精确控制。在穿越淤泥质土及土层交接变化区域时,施工团队严格控制钻进速度,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桩孔变形和塌陷的潜在风险,有效保障了桩基成孔质量,为大桥的稳定建设保驾护航。
据了解,政和大道西延(凤翔路-惠洲大道)新建工程地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它起于凤翔路,止于惠洲大道,全长达到了7.473千米。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范围覆盖堰桥港桥至石洲路、惠澄大道至惠洲大道段,全长5.32千米。在建设过程中,它先后要上跨沪宁高速、惠暨大道(省道)、锡澄运河、新长铁路、万寿河等重要路段。项目建成通车后,它将成为连接惠山新城和城铁惠山枢纽的东西向重要干道,对于构建城市“双核”联动快速通道、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围绕无锡政和大道西延新建工程跨沪宁高速转体斜拉桥展开,介绍了3月15日大桥桩基施工全面收官的情况,阐述了主墩桩基的特点、施工中应对地质难题的措施,还说明了工程的基本信息和重要意义,展现了工程建设的成果和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