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广东湛江“保水虾仁”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涉事企业的召回情况、虾仁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的应对举措。
在央视举办的315晚会上,“保水虾仁”问题被曝光,而这一问题涉及到广东湛江的多家企业。该问题一经曝光,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涉事企业发布的召回公告
3月16日,湛江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响应,发布了食品召回通告。此次食品召回是依据《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食品召回公告信息公开的通知》(粤市监办发〔2024〕827号)的工作要求进行的。通告要求涉事的4家企业召回过去18个月生产的虾仁。这4家企业分别是湛江宝辉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湛江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和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
据澎湃新闻了解,根据这4家企业发布的召回公告,此次召回的食品包括青虾仁以及冻虾仁,生产日期是从2023年9月16日至2025年3月15日,保质期为18个月。此次召回在全国范围实施二级召回,企业需在48小时内启动召回不合格产品的工作,召回时间从2025年3月16日起,为期20个工作日,召回费用由这4家企业承担。
召回公告还特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召回范围内的食品,由于315晚会曝光企业可能存在产品不合格的情况,请大家立即停止食用,并尽快与召回公司联系办理更换、退货或退款事宜。商家或厂家在核实情况后,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责任及赔偿金额。
央视“3·15”晚会的报道中还揭露了“保水虾仁”的诸多问题。央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多家企业却“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比如,有一家企业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到千分之三十,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使得虾仁的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然而,企业负责人对此却毫不在意,因为水比货压秤,添加多少水就能多出多少重量。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的生产现场,泡完药的虾仁被迅速送入冰冻环节,工人透露包冰是为了二次增重。当记者询问“包冰衣最高能包到多少”时,工作人员表示“多少都能包,70%都能包,一斤解冻之后只有三两虾仁”。
在走访过程中,还有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保水虾仁他们自己不吃,“我们沿海地区都是吃(新鲜)海虾”。而且,多家企业在虾仁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但成品外包装上并不作标注,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要知道,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像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以及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据微信公众号“湛江市场监管”3月16日凌晨消息,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广东湛江“保水虾仁”问题,广东湛江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联合湛江市公安局组成工作专班,会同属地市场监管、公安部门,联合组织执法人员赶赴涉事企业开展检查。现场查封了一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销售涉事产品,对相关产品进行抽检,并督促企业召回相关涉事产品。
此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工作组也迅速赶赴现场指导调查处置工作。下一步,湛江市将举一反三,立即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据微信公众号“广东市场监管”3月16日下午消息,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组成工作组连夜赶赴湛江市现场指导,与市、县(区)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置工作,督促涉事企业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对涉事产品启动召回工作。截至目前,湛江宝辉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湛江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和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均已发布食品召回公告,并通知经销商做好停止销售等工作。产品退货、退款及召回相关费用均由涉事企业承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在官网转发了企业有关召回公告。消费者可依据有效购买凭证向上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相关经营者要求退货、赔偿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聚焦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湛江“保水虾仁”问题,详细介绍了涉事企业的召回安排、虾仁存在的磷酸盐超标等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的迅速行动和后续整治计划。此次事件不仅反映出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忽视食品安全的问题,也体现了监管部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