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许鸿飞的雕塑世界巡展展开。介绍了他自2013年起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65场巡展的历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对文明交流的推动作用。还阐述了他对雕塑创作的理念,在国内乡村的活动,同时指出当前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自2013年开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许鸿飞开启了他意义非凡的雕塑世界巡展之旅。他带着自己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先后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南非、阿根廷、泰国、新加坡、俄罗斯、新西兰、法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他已经成功举办了65场展览,其足迹遍布五大洲。
在这漫长的巡展过程中,许鸿飞经历了从“走出去”,将中国的雕塑艺术展示给世界;到“走进去”,深入当地文化,让艺术真正融入当地;再到“请出去”“请回去”,加强与各国艺术家和民众的互动;直至“留下来”“融进去”,实现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扎根和融合,这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他以雕塑艺术世界巡展这种独特的方式,极大地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连续七年春节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举办雕塑巡展活动。在春节这个充满欢乐喜庆氛围的时刻,让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优秀的雕塑家,许鸿飞深知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在过去举办个人雕塑世界巡展的十余年时间里,许鸿飞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明白尊重各国文明独特性的意义重大。他说:“我每次的世界巡展都会有新的作品加入。这些新作品主要体现展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及特色。我的‘肥女’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主题系列创作,更是一个能够适应不同国家、民族、信仰而不断生长的艺术IP。它可以充分激发当地民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许鸿飞认为,作为雕塑家,要不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以此推动中国雕塑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国内的乡村文化建设。在广东连南县等多个乡村,他开展了百村展活动,举办了二十多场乡村振兴雕塑作品巡展活动。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他不仅帮扶了乡村振兴,还提升了民众的艺术认知水平和文化自信。
基于65场世界巡展的深刻感悟,许鸿飞敏锐地察觉到在建设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机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目前的展览交流活动大多在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中心举行。这种形式使得与当地普通民众的互动交流较少,很难引起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进而导致文明交流互鉴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
其二,展品多侧重于展现文物、非遗和自然景观以及集体创作的项目。相对而言,既能够很好地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又具有极具个性化艺术表达的当代作品较为缺乏。特别是在适应不同国别和地域的在地化创作,促进不同文明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尝试更是稀少。这就使得难以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对话交流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艺术人才,他提出以成熟艺术家带动年轻艺术家等方式形成人才梯队。
为了更好地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许鸿飞提出了如下特别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各层级、多边文明对话交流机制平台的作用,为国际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交流提供平等、开放的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艺术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绽放光彩。
二是建立常态化、专项化机制。从政策鼓励、身份认同、资金扶持等各个层面,全力支持中国在海外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走出去,与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达成共识。
三是建立年轻艺术家培养的常态机制。通过以成熟艺术家带动年轻艺术家等方式形成人才梯队,与不同国家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交流与创作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本文介绍了许鸿飞多年来带着“肥女”系列雕塑作品进行世界巡展的经历,以及在巡展中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成果。同时,阐述了他对雕塑创作的理念和在国内乡村的实践。此外,还指出了当前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现了许鸿飞在推动文明交流方面的积极思考和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