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乱象,该乱象间接涉及多家上市公司,深交所周末紧急发布关注函,对稳健医疗、百亚股份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询问,同时还介绍了浪莎股份因代工厂问题被曝光的详细情况以及其公司的过往发展等背景信息。
在2025年,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一系列市场乱象中,间接牵扯到了多家上市公司。在周末,证券交易所迅速作出反应,紧急发布了关注函,对相关公司展开问询。
稳健医疗:深交所关注业务合规情况
3月16日,稳健医疗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据悉,在3月15日,有媒体报道了某纸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涉事违规公司”)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该公司收购品牌纸尿裤和卫生巾的残次品,经过违规翻新后进行销售,或者将这些残次品处理形成回收料再回售。在这一报道中,提及了稳健医疗品牌的产品。
深交所要求稳健医疗进行自查并作出说明。具体内容包括:其一,公司是否知悉并参与了报道中所述的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是否存在需要说明的关联、合作关系;其二,公司有关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的制度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转,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残次品违规流通或者处置的漏洞。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公司需要说明拟采取的整改完善、消除影响的措施。
百亚股份:同样面临深交所问询
3月16日当天,百亚股份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同样是因为有媒体报道某纸制品有限公司(即“涉事违规公司”)收购品牌纸尿裤和卫生巾残次品,违规翻新后销售或处理成回收料回售,报道中提及了百亚股份的品牌产品。
深交所要求百亚股份进行自查并说明相关情况。一是公司是否知悉、参与报道所述的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应予说明的关联、合作关系;二是公司有关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的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运转,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残次品违规流通或者处置的漏洞,若存在,公司拟采取的整改完善、消除影响的措施。
浪莎股份:代工厂问题引发关注
央视“3·15”晚会曝光,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健芝初”)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没有进行灭菌消毒处理。该公司工作人员称,他们生产过“浪莎”一次性内裤。
去年11月,浪莎股份曾披露过公司近年来的前十大代工厂,这些厂商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等省份,但其中并没有健芝初(其注册地位于河南商丘)的身影。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第十大供应商温州澳杰雅服饰的交易额为201.74万元(不含税)。
浪莎股份表示,公司会对代工厂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并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把关验收,最后通过公司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然而,据央视报道,健芝初生产的“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没有执行环氧乙烷(EO)灭菌程序,但公司仍旧通过伪造EO灭菌标签、检测报告和虚假宣传来误导消费者。此外,健芝初还存在用廉价的涤纶材料冒充棉质材料的情况,这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浪莎集团曾于2019年7月发布了一份关于浪莎内衣(浪莎股份核心子公司)的质量诚信报告。报告中披露浪莎内衣采用了20项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检测尺寸、颜色偏差、称量、PH值及甲醛含量等,但其中并没有灭菌质量检测设备。
浪莎股份的前身为长江控股,曾因长期亏损面临退市风险。当时,“袜业大王”浪莎集团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2006年5月,浪莎集团与宜宾市国资公司签署协议,以7000万元受让长江控股3467.13万股国家股。此后,浪莎集团并没有注入袜业资产,而是将旗下浪莎内衣100%股权注入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化身“内衣第一股”。
根据约定,“浪莎”商标由浪莎集团控股子公司浪莎针织许可给浪莎内衣使用。浪莎股份借壳后曾长期盈利却连续10多年没有分红,被市场戏称为A股“铁公鸡”。这种未分红的局面直到公司2017年年报才逐渐得到改善。
本文围绕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乱象展开,涉及稳健医疗、百亚股份、浪莎股份三家上市公司。深交所因媒体报道向稳健医疗和百亚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自查业务合规情况。浪莎股份则因代工厂健芝初的违规生产行为被曝光,且公司过往的检测设备中缺乏灭菌质量检测设备,同时还回顾了浪莎股份的发展历程及分红情况。此次“3·15”曝光事件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营和声誉挑战,后续这些公司的应对措施及整改效果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