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介绍了其建设背景、面临的困难、建设者的付出,以及公路取消冬季封闭期后在贸易、旅游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讲述了公路建设过程中结下的中巴深厚情谊。
在广袤的天地间,一辆货运卡车正稳稳地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上。这画面,仿佛是中巴友谊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注脚。而这张珍贵的照片,正是出自摄影师纳迪姆·纳西姆之手。
一场大雪刚刚停歇,天空露出了久违的晴朗。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脉宛如一条银龙横卧大地,山顶堆积着厚厚的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此时,一支扫雪车队正缓缓前行,它们像是一群勤劳的开拓者,在洁白的雪地上开辟出一条道路。随着车队的前进,一条蜿蜒的公路逐渐清晰起来,它就像一条纽带,紧紧连接着中国与巴基斯坦,它就是喀喇昆仑公路——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陆路连通的唯一通道。
近年来,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喀喇昆仑公路上的货运车队日益增多,这条公路变得越发繁忙。为了进一步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从2024年冬季开始,喀喇昆仑公路做出了一项重大改变——取消了此前从12月1日至次年4月1日的封闭期,实现了全年通行。这一举措,如同为中巴之间的交流合作打开了一扇更宽敞的大门。
“中国建设者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汽车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上,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这条公路建设的不易。公路的一侧是近乎垂直的山壁,仿佛是大自然竖起的一道屏障;另一侧则是水流湍急的深谷,汹涌的水流声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险峻。库拉姆·阿巴斯作为喀喇昆仑公路雷科特桥—红其拉甫口岸路段养护和救助工作的负责人,对中国建设者们的艰辛与不易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由衷地感慨:“喀喇昆仑公路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中国建设者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喀喇昆仑公路的路线规划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的基础是古丝绸之路通往南亚的路线之一。曾经,那只是一条在山间蜿蜒的险峻骡马道,道路狭窄得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行。上世纪60年代,为了打通中巴间唯一的陆上通道,两国毅然决定共同修建一条跨境公路。这条公路要翻越险峻的喀喇昆仑山脉,实现从中国喀什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汽车通行。然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道路沿线有11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山耸立,这里氧气稀薄,环境恶劣,雪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更是时有发生。公路经过位于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这里海拔47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
阿巴斯说:“修建这样的公路,不仅仅需要出色的工程技术能力,更需要勇气和信念。”中国建设者们为了这条公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挥洒着辛勤的汗水,甚至有人献出了鲜血与生命。
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市,喀喇昆仑公路穿城而过。公路旁,一座被苍松翠柏环拥的中国烈士陵园静静矗立着。1968年至1979年,中方共派出工程技术人员2.2万人次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有130人献出了生命,其中88人安葬在这里。71岁的阿里·艾哈迈德是烈士陵园的守墓人,他曾和中国建设者们并肩修路,40多年来一直守护着这座陵园。他满怀感激地说:“中国人用生命为我们修建了这条路,我们将永远铭记。”
2010年10月,喀喇昆仑公路遭遇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公路沿线的洪扎山谷发生大规模滑坡,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将公路部分路段淹没,这给两国人员和货物往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艾哈迈德回忆说:“公路的中断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条路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当时,生活物资的运输成本大幅提高,许多人的生计也受到了影响。
不过,令当地民众欣喜的是,中国建设者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很快抢修了部分垮塌路段,并规划公路改线,建造了5条总长7公里的隧道。这些隧道避开了山体滑坡和落石高发区域,不仅进一步缩短了道路通行时间,还大幅提高了通行安全。
“冬季开放为巴中贸易带来了新的商机”。从2024年12月1日起,喀喇昆仑公路实现了常年开放。在两国口岸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冬季封闭的道路实现了持续运营,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巴双边贸易的稳定繁荣发展。
货车司机塔耶布·汗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喀喇昆仑公路冬季开放为巴中贸易带来了新的商机。”得益于公路的持续运营,冷藏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货物从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运到中国喀什只需要8天时间,综合考虑货品价值、时长和运输成本,陆路运输比海运或空运更有优势。塔耶布·汗经常驾驶着搭载冷藏货柜的卡车,从卡拉奇出发一路北上,通过喀喇昆仑公路,将冷冻海产品运抵喀什。
“喀喇昆仑公路旅行”近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阿兹迈特·马利克来自巴基斯坦东部的拉合尔,去年秋天,他和家人第一次驾车沿喀喇昆仑公路一路北上,到巴基斯坦北部旅行。“在口岸,我们和对面的中国朋友们挥手致意。”马利克在社交媒体晒出在口岸拍摄的视频,获得了许多点赞留言。随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公路沿线的村镇迎来了发展机遇,民宿、餐厅、工艺品商店等渐渐多了起来。在小镇苏斯特,一家原本为卡车司机准备便餐的小店因为提供炒面和蒸饺等“中式快餐”火了起来,吸引游客们纷纷来这里“打卡”,体验“中国味道”。
据中国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2024年从检查站出入境人员突破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其中外国人超2.56万人次,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来自瑞士的游客塔马斯说:“为了体验世界海拔最高口岸,我们特意选择从红其拉甫进入中国。”韩国游客文性周计划从红其拉甫入境中国后,先去喀什古城,然后向西去中亚地区旅行。
“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希望”。在吉尔吉特市居民马基隆的家中,挂历上用记号笔标注着中国传统节日。他告诉记者:“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都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那是1977年,马基隆的母亲因腹部肿瘤病重,但吉尔吉特缺乏手术条件。情急之下,马基隆决定向在此修筑喀喇昆仑公路的中国朋友求助。在中国工程技术团队中,有10多名随队医疗人员。他们不仅为团队提供医疗保障,也经常为当地民众义诊。了解到马基隆母亲的情况,中方医疗人员立即进行会诊、手术,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自那时起,中国医生们就成了我们的‘家人’。”马基隆说。
中方医疗人员回国后,马基隆与中国“家人”的联系从以前的拨打长途电话变为如今通过网络视频聊天。特别是逢年过节,马基隆总会给中国“家人”送上祝福。清明节前后,马基隆也会带上中国“家人”的嘱托,前往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送上鲜花,向烈士们致敬。“和我有相似故事的人还有很多,中国建设者们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马基隆说,这些故事在当地居民中不断流传,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中国建设者们救了我母亲,他们留下的喀喇昆仑公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希望。”马基隆动情地说。如今,马基隆的孩子会说流利的中文,目前从事中巴跨境贸易和运输工作。
喀喇昆仑公路上,流传着老一代人的故事,也流淌着新一代人的生活。如今,中巴两国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带动着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城市不断发展。这条承载着中巴两国人民美好记忆和愿景的通衢,正不断书写着发展与繁荣的动人故事。
本文围绕喀喇昆仑公路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建设的艰难历程、中国建设者的巨大付出,以及公路在贸易、旅游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讲述了中巴两国人民在公路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喀喇昆仑公路不仅是一条连接两国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巴友谊的象征,它正持续推动着两国的发展与合作,书写着新的传奇。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