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介绍了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网络消费热点,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网络消费风险防范及维权建议。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一重要时刻,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敏锐地结合当下网络消费热点,及时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温馨提示。旨在增强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大家进行科学理性消费,并且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选择正规平台 警惕消费风险
如今,直播购物和线上预付成为网络消费的热门方式,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风险。
直播购物➡消费者在选择直播平台时,一定要挑选信誉高、资质全的平台。同时,仔细核实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以及商家的资质情况,千万要避免通过个人转账或者非正规链接进行交易,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线上预付➡对于大额预付卡的购买,消费者需保持谨慎态度。在购买之前,要认真看清充值促销规则和具体内容。此外,即便是线上消费,也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退费及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从而避免商家“卷款跑路”带来的风险。
细读促销规则 明晰权利义务
商家的促销活动看似诱人,实则可能暗藏套路。
满减套路➡部分商家会设置复杂的满减规则,表面上给出的优惠十分吸引人,但实际的优惠力度可能远远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因此,消费者在下单前,一定要仔细计算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防止盲目消费。
定金与订金➡预付“定金”时要格外谨慎,因为如果未支付尾款,定金可能无法退还;而支付“订金”的话,消费者则有权要求返还。
理性对待低价 防范虚假促销
一些低价促销手段往往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噱头,消费者需保持理性。
直播“秒杀”陷阱➡要警惕“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等宣传话术,部分商品可能存在虚标原价或者销售临期、残次品的情况。
“好评返现”猫腻➡不要轻易相信商家诱导刷好评返现金的行为,这类商品很可能存在质量缺陷,而且虚假评价还会误导后续的消费者。
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可以通过多设备、多软件进行比价,如果发现同一商品或服务对不同用户显示出差异价格,要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留存消费证据 助力高效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留存好相关证据对于消费者维权至关重要。
新型证据保存➡对于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录屏的方式保存宣传内容、商品及订单详情。
索要电子凭证➡主动要求商家开具电子发票或销售凭证,并注明商品型号、服务期限等关键信息。
当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遇到消费纠纷时,要第一时间与商家取得联系并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未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投诉维权。若通过电商平台仍无法解决纠纷,还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网络消费热点,从选择平台、了解促销规则、对待低价、留存证据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建议,并告知消费纠纷的解决途径,帮助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