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带动3D电影热度攀升的背景下,聚焦深圳多家影院3D眼镜收费规则引发的争议。通过对市民消费遭遇、行业调查情况以及法律争议等方面的深入报道,揭示了深圳影院3D眼镜收费存在的乱象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逼近150亿元大关,3D电影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其热度也随之急剧攀升。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深圳的影院市场却悄然掀起了一场关于3D眼镜收费规则的风波,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强烈争议。
消费困局:支付方式暗藏强制消费
市民杜女士近日向我们反映了她在罗湖某影院的一次不愉快观影经历。今年2月中旬,杜女士和朋友满心欢喜地来到该影院观看热门影片《哪吒2》。由于出门匆忙,她们没有携带3D眼镜,便向工作人员询问租借服务。没想到,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答复:“现金支付可租借,电子支付只能购买。”
杜女士对此十分不满,质疑道:“在当今这个电子支付普及的时代,带现金出门的人已经少之又少,影院这种做法不就是变相的强买强卖吗?”
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这家涉事影院。在影院的3D眼镜租赁处,记者并未看到任何关于收费规则的标识。经过询问得知,现金租借需要缴纳10元押金,而通过电子支付购买眼镜的价格为3元一副。而且,该影院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租赁窗口或租赁售卖机。在进场观影的高峰期,几乎每分钟都有1 - 2名观众需要办理租借或购买3D眼镜的业务。大部分观众由于没有携带现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购买眼镜。
带着孩子前来观影的何女士拿着手中的3D眼镜,满脸无奈地苦笑着对记者说:“每次看3D电影都得买新的,这些眼镜不仅占地方,还不环保。家里每次打扫卫生,都能收拾出好几副眼镜。”
行业调查:多家影院有支付歧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深圳影院3D眼镜收费的情况,连日来,记者暗访了深圳5家主流影院。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其中4家影院都存在类似的“现金可租、电子支付必买”的收费模式。
某连锁影院工作人员解释称:“如果观众选择租借眼镜,影院每日都会及时进行消毒。”然而,消费者们并不买账,普遍认为这种区别化的支付方式是影院在利用消费者的支付习惯设置消费障碍。
消费者罗小姐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消费凭证,并气愤地说:“在A影院购买的眼镜到B影院根本无法使用。”业内人士还透露,部分影院为了规避责任,会选择将3D眼镜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甚至默许第三方提供1.5元/副的劣质眼镜,这些眼镜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约42%的影院都存在3D眼镜收费争议问题。
法律争议:消保法执行遭遇地域差异
今年2月,湖南常德市有市民对3D眼镜收费问题提出了疑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当地市场监管局依据此规定,认定影院不提供免费3D眼镜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目前,深圳12315民意速办平台已经受理了记者反馈的相关情况。深圳市消委会表示,已经联系商家为消费者杜女士办理了退款手续。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关于3D眼镜收费乱象问题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时,对方表示并不清楚,目前只能协调商户退还消费者购买3D眼镜的费用。法律人士建议,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通过对深圳多家影院3D眼镜收费规则争议的调查报道,揭示了影院存在的支付歧视、强制消费等乱象。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暴露出行业规范和法律适用的模糊地带。目前,虽有部分消费者获得退款,但对于收费乱象是否违法仍不明确。消费者需增强维权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厘清法律界限,加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