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消协组织联合发布电商购物“避坑指南”,从购物前的平台选择、价格判断,购物中的支付风险防范,收货时的查验以及消费纠纷的维权途径等多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建议,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如今,电商购物已然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关键方式。为了引导消费者能够科学地进行选购,有效规避购物风险,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以及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携手合作,联合发布了一份电商购物“避坑指南”。这份指南涵盖了电商平台选择、支付安全、售后维权等多个重要环节,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三地消协组织特别给出提示,在购物之前,消费者首先应优先挑选那些经营资质齐全、售后服务完善的大型电商平台。一定要避免通过不明链接、弹窗广告或者私人社交账号进行交易,同时要高度警惕“钓鱼网站”。此外,消费者还需格外留意“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常见套路。可以借助比价工具来查询商品的历史价格,从而避免被“伪优惠”所误导。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应优先考虑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并且要重点关注商品详情页中的规格、材质、保质期、售后服务条款等核心信息。同时,要养成查看用户评价的好习惯,警惕“刷单炒信”营造出的虚假口碑。
在购物过程中,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要时刻警惕支付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优先使用平台官方支付工具,确保交易全程都在平台内完成,坚决拒绝私下转账。千万不要轻信“客服”电话退款、加微信交易等要求。对于购买大额商品的消费者,要养成保存商品页面截图、聊天记录、订单详情、支付凭证以及物流信息的习惯,并且索要并妥善保管发票或电子交易凭证。
当商品送达收货时,消费者在签收之前应当先仔细查验商品的外观、数量以及功能是否完好。如果遇到商品破损或者货不对板的情况,可当场拒收并拍照留证。对于大额、易碎、易腐的商品,建议录制开箱视频。
倘若发生了消费纠纷,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权途径可以按照以下顺序依次选择:先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申请平台介入处理;如果平台处理效果不佳,可向平台属地消协组织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若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情况,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来说,消费者可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若商家拒绝协商,就可以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处理;若平台未能妥善解决问题,再向相关消协组织和监管部门投诉;最后,在必要时可诉诸法律途径。
本文围绕三地消协联合发布的电商购物“避坑指南”展开,从购物前、购物中、收货时以及消费纠纷发生后的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且详细的建议和指导,有助于消费者在电商购物中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