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中国汽车产业:破局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 两会声音:汽车产业智驾、出海与人才培养新方向

本文围绕2025年全国两会中汽车产业相关代表的建言展开,介绍了不同身份代表在智驾、出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同时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阐述了两会建言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两会看中国汽车产业:破局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 两会声音:汽车产业智驾、出海与人才培养新方向

在2025年3月11日下午,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即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汇聚各界智慧与力量的盛会上,各行各业的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其中,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汽车产业,也有多位代表在两会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们围绕自动驾驶、标准制定、法规完善、人才培养、网联化以及汽车出海等一系列热门话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

智驾、出海、人才成建言焦点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两会上有数十位代表为汽车产业发声。这里选取了其中23位代表的建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建言方向主要集中在智驾、标准、法规、人才、出海等关键领域。

在这些代表中,来自车企的高管成为了建言的主力军。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姚佐平、上汽大众人事高管刘懿艳、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等,他们基于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面临挑战的精准把握,纷纷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其中,9位车企高管代表提交的议案均聚焦于汽车智能化领域。他们的建言方向涵盖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标准体系建设、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构建智驾技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构建智能驾驶保险体系等多个方面。

这些建言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挑战。以标准体系建设为例,目前汽车智能化水平正从低阶快速向高阶领域迈进,但相关标准却仍有待完善。比如,在智能汽车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归属问题上,目前责任依然由驾驶员承担。然而,随着高阶产品的快速引入,责任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此外,针对当下越来越多车企宣称支持高阶智驾能力的现象,也需要更严格的标准体系来进行评判,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汽车智能化发展,避免以次充好带来的恶性竞争以及人员和财产损失等问题。

出海同样是代表们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代表们不仅建议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优化海外缺陷零部件召回流程、加强国际标准对接、加强汽车出口管理体系建设,还提出了产业链协同出海的建议。

除了车企高管,车企员工代表也在两会上积极建言。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刘辉、玉柴股份工程师李海桦、东风商用车技师王建清、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里达工厂厂长张涛等作为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了接地气的建议。

与车企高管高屋建瓴的建言不同,车企员工代表的建言主要聚焦在人才培养、以旧换新促销、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新能源汽车动力方式、车身材料等领域。其中,人才培养成为了建言的重点。不过,与车企高管不同的是,车企员工代表更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车企高管则更倾向于智驾等高端人才体系的建设。

学术研究单位也积极参与到汽车产业的建言献策中来。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代表胡剑江、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副主委翁建平,他们关注的焦点与车企高管基本一致,主要围绕汽车出海、人才培养、法规体系建设、智驾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方案,期望推动国内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台阶。

在供应链方面,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今年两会也有多位代表出席。其中,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聚焦储能领域,国轩高科部门总监姚金健则建议组建国家固态电池创新中心,继续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从两会看中国汽车产业:破局挑战,迈向高质量发展 两会声音:汽车产业智驾、出海与人才培养新方向

两会助力汽车产业再破局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3143.6万辆,连续16年夺得全球冠军。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首次突破千万辆,达到1286.6万辆,连续第10年位居全球销冠。市场分析认为,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延续此前的增长趋势,预计全年销量在3200万 - 3290万辆之间,呈现出小幅缓慢增长的态势;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提升至1500万 - 16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从“量”到“质”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目前,第一阶段的电动化基本完成,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第二轮电动化预计还需要2 - 5年的筹备时间。在此期间,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汽车产业主要的创新领域。无论是视觉智驾还是超融合感知智驾,性能和成本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性能方面,鸿蒙智行、小鹏等车企已经成为全球智驾的新标杆。而国际上的很多自动驾驶企业则进入了发展困难期,即便是曾经的智驾标杆特斯拉,其FSD自今年2月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闯红灯、压实线等各种弊端陆续暴露出来,与人们的预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然而,目前车企的智驾能力主要处于L2 - L3级别,L4 - L5更高级别的体验能力仍有待开发。特斯拉的“掉链子”也意味着,本土车企的智能化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后续的创新需要本土智驾产业链集体发力。与此同时,相关的标准、法规、人才也需要跟上智驾产业的发展进程,以推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智驾成为了车企角逐的新领域。“高配低价”“增配不加价”甚至是“增配降价”的现象在行业内迅速蔓延,视觉版高阶智驾车型的价格已经下探到7万元级,激光雷达版高阶智驾车型更是下探至12万元级,这就要求产业链提供相匹配的成本支持。

随着本土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国内市场的可替代空间正在加速收窄。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5年1 - 2月,国内品牌销量为274.1万辆,市占率提升至69.4%,同比增加了9.5个百分点。因此,出海无疑成为了中国汽车继续发展的新出路。

不过,在新一轮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国内汽车品牌出海之路又面临着关税、供应链、标准、成本、产能、运输等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次两会上,无论是车企还是学研代表,都对汽车出海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供应链协同出海、健全出口机制、增开中欧班列等举措。

对于当下激烈的价格战,鲜少有代表就“内卷”提交相关议案,特别是整车企业代表,没有提出任何与价格战相关的议题。这从侧面反映出,价格战虽然在车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它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常发展的一种新形态,符合优胜劣汰的法则,在车企的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不提交相关议案并不代表两会代表不关注价格战。事实上,汽车产业链代表们在两会上接受采访时基本都提及了内卷挑战。吉利李书福认为,不能进行无底线的内卷;小米雷军明确反对内卷;长安朱华荣也不赞成内卷,但他同时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好方式。”

回顾两会代表的提案,可以发现这些提案基本覆盖了当下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这些提案,中央政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推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有利于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继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两会中汽车产业代表们在智驾、出海、人才等方面的建言,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从“量”到“质”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如智能化标准待完善、出海遇新问题、价格战等。两会代表的提案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有望助力汽车产业解决问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884.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