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预付式消费存在的诸多陷阱,通过对1336名受访者的调查给出减少预付消费风险的建议,同时列举宝妈王筱惠和00后张亚琪的消费经历,展示消费者应对预付消费的策略,还提及商家的改变以及不同年龄段、地区受访者情况。
在当今消费市场中,预付式消费陷阱频出,像不签署合同、虚假承诺等情况屡见不鲜。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6名受访者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减少预付消费风险方面,58.2%的受访者建议选择知名品牌或连锁商家,54.4%的受访者则建议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
宝妈王筱惠有个3岁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实惠,她给孩子办了不少预付卡。旋转木马、小火车、海洋球等游乐项目,王筱惠只选择在商场或者知名的乐园进行预付消费。她表示:“这样万一后期遇到问题,退费会相对容易一些。”
北京的00后张亚琪在预付消费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得不充值的时候,我会习惯选择总价更低的那个,而不是看上去更划算的那一个,因为再划算的东西用不到也是浪费。”她举例说,充值一天的视频会员要4元,一个月是25元,算下来肯定是买月度会员更划算,但自己不会每天都看,只是偶尔想花一天时间看一下自己喜欢的剧,所以就会选择一天的会员。张亚琪认为,预付消费时要多考虑自己的需求,不要被更低的价格诱惑。
王筱惠深感预付消费前的警惕心不可或缺。“充值前最好签订条款清晰的正式合同,并且要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她强调。
此外,调查还显示,52.2%的受访者建议只购买短期、低额的预付卡,50.8%的受访者建议选择预付资金纳入了政府监管的商家,39.7%的受访者建议妥善保存好消费票据,25.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社交媒体或第三方平台查看商家口碑。
为了防止忘记消费,王筱惠把自己充值的项目列了一个清单,时不时看一下提醒自己去消费。她提醒大家:“预付消费时一定要限定金额,另外就是别忘记。”
张亚琪在消费过程中也遇到过糟心事。她曾经老去一家美甲店做指甲,后来发现这家店存在“杀熟”的情况,“越做越贵”。后来,她选择在消费5次左右的时候换一家店。“现在理发店和美甲店太多了,每次都换比较耗费精力,但五次一换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她说道。
王筱惠家附近的健身房推出了月卡,并且主推月卡。“以前健身房都是以年为单位办卡,现在有季卡、月卡,说明在很多人不喜欢预付消费的情况下,商家也在改变。”王筱惠办了一张月卡打算先尝试一下。“健身房的人不少,瑜伽课等课程不提前预约都约不上。跟其他人聊天发现,大家都是冲着短期的月卡来的。”王筱惠觉得这样时间较短、金额较少的预付消费让消费者更踏实,大家也更愿意去了。
王筱惠希望更多消费者用脚投票,倒逼更多的商家做出改变。“比如大家可以选择第三方资金监管的商家进行消费,倒逼商家不得不加入监管平台。”
此次受访者中,00后占14.9%,90后占46.3%,80后占30.1%,70后占7.1%,60后占1.6%。一线城市的占37.2%,二线城市的占39.8%,三四线城市的占20.3%,乡镇的占2.7%。
本文围绕预付式消费展开,指出其存在的陷阱,通过调查给出减少风险的建议,同时借助王筱惠和张亚琪的消费案例,展现消费者应对策略以及商家的改变,强调消费者可通过合理选择倒逼商家改进,以降低预付消费风险,让消费更安心。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