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潭酒“有意出让”的传闻展开,详细介绍了潭酒的企业背景、过往出让传闻、经营状况,分析了出让传闻产生的原因,同时探讨了酱酒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揭示了潭酒在行业变革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期,一则“潭酒有意出让,正与多个意向买家‘洽谈’”的消息,瞬间让潭酒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这则消息的传播效果,丝毫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让这个位列“川酒十朵小金花”的酱酒企业迅速走进大众视野。
潭酒某大区经理向我们透露:“泸州那边确实找过潭酒的股东,但潭酒方面已经明确拒绝。”业内人士也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传闻中的意向买家川酒集团、沛华集团均不太可能接手潭酒。而同为古蔺酱酒企业的郎酒公关方面称“还没得到相关消息”。这一系列情况让潭酒的未来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大家都在猜测,最终谁将接下销售额已达10亿的潭酒,还是潭酒能够继续保持独立经营呢?
### 拒绝泸州资方
日前,多家媒体纷纷发文称,潭酒有意出让,并且正在与多个意向买家“洽谈”,其中不乏郎酒、川酒集团、沛华集团等实力强劲的选手。尽管潭酒身处“川酒十朵小金花”之列,但作为一家区域酒企,它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自2022年华润酒业斥资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后,白酒行业再没有出现大型并购案,所以“潭酒或出让”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潭酒,也就是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郎酒一样,是一家位于四川省古蔺县的酱酒酒企。事实上,“潭酒出让”的消息并非首次传出。早在2016年3月,就有消息称发展酒业与仙潭正在密切接触,寻求合作。
图 / 潭酒类天猫官方旗舰店
另据行业媒体酒业家报道,在泸州酒博会期间,有其他途径消息称,四川发展酒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川发展酒业”)在进入仙潭酒业后会成为潭酒第一大股东,但不会控股,也不会干涉潭酒的销售等核心事务,而是通过资源嫁接的方式推动潭酒发展。同年10月,仙潭集团内部人士表示,集团被川发展酒业并购事宜已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双方已就合作问题达成了共识,只是具体细节并未最终确定,预计双方的正式合作将在本月内最终落地。该内部人士还表示:“具体合作方式将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还是独立成立公司进行运营的方式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但双方的合作已成定局。”然而,这起看似板上钉钉的合作却最终没了下文。
目前,无论是潭酒,还是传闻中的郎酒、川酒集团以及沛华集团,对最近这则“潭酒出让”的消息均未作出回应,这让“潭酒出让”一事变得更加神秘莫测。在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看来,川酒集团和沛华集团均不可能成为潭酒的买家。他分析道:“川酒集团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要求财务要规范,潭酒作为民营企业销售收入不可追溯,在税务方面可能会不规范。沛华集团目前正在贵州仁怀茅台镇核心产区准备征地500亩、投资20个亿建设核心产区的万吨酱酒产能,而潭酒不在茅台镇核心产区。”
潭酒某大区经理再次向我们证实:“泸州那边确实找过潭酒的股东,但潭酒方面已经明确拒绝。”他还提到,古蔺县财政局持有潭酒的股份,如果酒厂被其他地方(买家)收购,财政收入就不属于古蔺了,所以两方股东都已经拒绝。不过,该大区经理并未提及郎酒是否接触了潭酒方面,对此我们向郎酒方面求证,郎酒公关方面表示“还没得到相关消息”。
### 徘徊于10亿规模
潭酒成立于1964年,是赤水河产区的老牌酱酒企业,曾经为多家酱酒品牌提供基酒,被誉为“中国酱酒基酒大厂”。截至2024年,其酱酒年产能达3.5万吨,储能15万吨,老酒存量超4万吨。
图 / 潭酒官网
早在2010年,潭酒就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酱香型白酒产量仅次于茅台和郎酒的第三名企业。在业界看来,潭酒股东较多,内部关系相对复杂。天眼查显示,潭酒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大股东四川省川喜实业集团(下称“川喜实业”)持股69.28%,二股东泸州市古蔺县财政局持股30.72%,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法人代表均为方久伦。与此同时,方久伦还是川喜实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法人代表,而川喜实业大股东为李琼芬持股80%,二股东为朱立智持股20%,有消息称朱立智为方久伦夫人。
川喜实业作为潭酒的大股东,投资较为多元化,主要经营酒类生产和营销、零售、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其官网显示,集团产业包含仙潭酒厂、潭酒销售公司、泸州醇酒业、泸州世家酒厂、WOWO便利、一箪食食品和喜地地产。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4月29日,时为国资企业的仙潭集团与川喜集团在古蔺县举行了5000吨酱酒基地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至此,正式拉开了仙潭酒业改制的序幕。在川喜实业成为潭酒大股东后,潭酒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在2014年率先推出真年份酱酒并首创“酿造年份 + 灌装年份”年份酒双标注,2019年提出“用互联网把白酒重做一遍”的理念,以“敢标真年份,内行喝潭酒”为战略指导,打造出酱香年份酒。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白酒金三角2011年酒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曾提到,2010年仙潭酒业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1.3亿元。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1年仙潭集团实现了15亿元的销售额,利润在1.2亿左右。据观察,潭酒对外宣称的业绩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多家行业媒体报道称,2021年潭酒全年销售总额超17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740%。而潭酒披露的数据却显示“2024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据古蔺县2025年潭酒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信息显示,2024年潭酒整体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49%,其中瓶装酒增长52%。同时,潭酒市场库存比例低于15%,显著低于白酒市场平均50%以上的市场库存率。2024年,潭酒新增终端网点超12万家,同比增长超400%。
那么,销售规模达到10亿的潭酒为何屡次传出要出让的消息呢?在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看来,潭酒自身品牌价值有限,但是其最核心价值是拥有一定的产能优势,而且地处酱香核心产区,拥有一定的区位价值,再加上其土地与建筑等,可以说还属于比较优质的标的,而目前处于行业调整后期的低谷,此刻出售潭酒具有一定的性价比。我们还注意到,潭酒曾多次提及数十亿的销售目标:其在2016年提出,在2015年底开始启动了泛全国化布局的战略规划,并制定了支撑30亿销售目标的“三五一零”规划;2019年 - 2020年,保10亿争取15亿;2021年 - 2030年,迈进20至30亿阵营。2021年提出,2023年完成全国市场布局,突破动销150亿元;2025年进入酱香型白酒一线品牌行列,突破动销300亿元。2022年,潭酒则为自己定下了42亿的销售目标。但如今,潭酒销售额还在10亿元左右徘徊,这或许也是其传出出让消息的一个因素。
### 酱酒竞争不断升级
潭酒卖身传言的背后,其实揭示了酱酒行业下滑的窘境。2020年前后是酱酒赛道的巅峰时期,酱酒以仅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收入和40%的利润。而到了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这是自2019年以来酱酒首次出现产能下降的情况。
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创始人权图在《2024 - 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本轮酱酒产能扩张进入拐点,优质酱酒产能逐步饱和,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出清。报告提到,2024 - 2025年生产季,我国酱酒整体产能较去年下沙季减少10万吨左右,自2018年 - 2022年酱酒繁荣周期带来的酱酒产能扩张到2024年已经进入拐点。未来五年,过去已投产的酱酒产能将全部释放,这也意味着酱酒产业和市场供给压力将不断增大,酱酒品类的品质竞争将不断升级。
尽管在目前川酱队伍中,郎酒是第一梯队,潭酒、川酒集团、今良造、高洲、舍得等涉足酱酒的酒企位于第二梯队,但据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25年行业前十企业集中度将突破75%,较2020年提升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2 - 3年,将会有更多区域酒企面临“生死抉择”,并购重组或成为中小酒企的重要选择。
不过,在华润酒业斥资超百亿收购金沙酒业55.19%股权后,面对深度调整的白酒行业,华润啤酒上半年白酒业务收入11.78亿元,同比增长21.2%。而2021年,金沙酒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6.41亿元。华润啤酒副总裁、金沙酒业董事长范世凯表示:“金沙酒业在2025年的发展不能依赖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是要积极提升市场份额,通过创新与变革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强调,金沙酒业将围绕稳价稳市、模式创新、数字化运营、宴席支持以及消费者培育五大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由此可见,区域酒企在被巨头并购后也会面临市场变化带来的业绩压力,因此未来无论是潭酒继续自主经营还是被并购,其都将负重前行。
在肖竹青看来,在中国酱香酒进入巨头博弈2.0时代,酱香酒赛道博弈的是巨头背后的私域流量、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能力,传播品牌的高度和建设全国酱香酒品牌良好口碑的耐心,以及建设酱香酒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资金投入规模。“更需要比拼建设全国客户服务、消费者服务体系与人才团队的资源配置能力。”肖竹青说道。
“目前正值行业深度调整周期,严格意义上说,周期是不可超越的,只能适应。二线酒企相较于一线酒企,缺少品牌、规模、技术、渠道等传统优势,库存偏高挤压环境下确实生存艰难。”蔡学飞说。但他同时认为,在目前分化趋势下,市场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白酒行业的社交性与区域性机会,依然给二线酒企留下了一些机会。而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潭酒能否把握机会,出让一事会否出现新动向,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围绕潭酒“出让传闻”展开,介绍了潭酒过往的出让传闻及此次拒绝泸州资方的情况,分析了其经营规模徘徊不前的现状及原因。同时,指出了酱酒行业产能下降、竞争升级的趋势,说明潭酒无论是自主经营还是被并购都面临挑战,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