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控股销售遇冷,前路在何方?

本文聚焦新城控股2025年1 - 2月的销售业绩,深入剖析了其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大幅下降的情况,并从土地储备结构和人事变动两方面探讨了业绩下滑背后的原因,最后对新城控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疑问。

新城控股销售遇冷,前路在何方?

据观点网3月11日消息,新城控股发布了《2025年2月份经营简报》。数据呈现出的销售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在2月份,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9.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了51.28%;销售面积约27.06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2.54%。而早在1月份,新城控股的销售额就已出现大幅度缩水。1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跌72.45%;销售面积约1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大跌77.44%。

总体而言,今年1 - 2月新城控股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29.7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1.41%;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38.6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32%。受到市场低迷、春节假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前两个月新城控股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缩水超60%,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

实际上,从披露的数据中能够发现新城控股销售下滑背后的一些端倪。自王晓松接管新城控股后,直接给公司发展踩了急刹车,尤其是在买地方面。近两年来,新城控股几乎没有在公开土拍市场增加土地储备。这一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城控股在高溢价土拍时期买地的风险,但也为土地储备结构失衡埋下了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新城控股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仅占总储备的4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剩余60%左右的土地储备均位于三四线城市。然而,在当下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市场活力与购买力相对不足,新城控股在三四线城市的住宅市场难以取得较好的销售成果。同时,三四线市场调整力度更大、去化周期更长,这不仅加剧了公司储备土地贬值的风险,带来资产减值压力,还使新城控股错失了高潜力市场,进一步拖累了销售业绩。

另一方面,新城控股销售业绩下滑或许与近期频繁的人事变动存在某些关联。2月19日,新城控股内部发文宣布免去毛峰副总裁职务,同时解除其兼任的地产开发事业部苏皖大区总经理职位,由庄金龙接任。这已经是自王振华回归新城以来,离开的第三位高管,前两位分别是新城控股副总裁倪连忠和商业管理事业部原华中区域总经理袁欣。

刚刚离职的毛峰是新城控股的元老级人物之一。自2002年加入新城控股后,他从常州公司基层起步,历任苏南区域总经理、地产开发事业部副总裁等职位,2021年随大区合并转任苏皖大区总经理,同时兼任集团投资与产城业务负责人。2021年,新城控股住宅与商业开发事业部全面合并后,毛峰职权被大幅削弱,尽管保留头衔,但仍面临资金压力与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

2024年,新城控股再次调整区域,沪苏大区并入江苏、西南大区也并入西北。而江苏作为新城控股的发家之地,新城控股在长三角一带的项目储备是最多的,在过往业绩公告中,江苏的销售业绩一直领先其他区域。毛峰的离职,直接影响到了新城控股的销售业绩。2024年前两个月,江苏区域的销售金额为23.3亿元,而2025年前两个月,江苏区域的销售金额仅有9.23亿元,业绩缩水达到60%。

尽管2月份新城控股在商业运营录得总收入为11.27亿元,但是,销售额的大幅下降必然会降低企业的流动性。那么,新城控股未来的路又该如何走呢?

本文围绕新城控股2025年1 - 2月销售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展开分析,指出土地储备结构不合理以及频繁的人事变动是导致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销售额的大幅下降影响了企业流动性,新城控股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亟需寻找解决之道。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688.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