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特别节目展开,介绍了节目相关参与机构和人员,阐述了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成果,讲述了彭丽媛教授调研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情况,还详细介绍了节目中关于结核病的知识科普、防治手段及“无结核社区”建设等内容,最后号召大家团结协作终结结核病流行。
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特别节目于3月24日在《养生堂》栏目精彩播出。此次节目可谓是汇聚了各方力量,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北京市疾控局、世界卫生组织、盖茨基金会、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众多机构的领导和代表,与来自疾控、医务、社区、百千万结核病防治志愿者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了节目录制。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地完善结核病防治体系,持续增加防治经费的保障投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社会各界的广泛动员以及全民的积极参与,我国构建起了一套涵盖“防、诊、治、管、教”的全链条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在全社会齐心协力的努力下,2024年全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约30%,发病率的年递降率达到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死亡率也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我国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超过800万例,治疗成功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成功避免了1.3亿人感染,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约190亿元。这些令人瞩目的防治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结防人坚持不懈努力以及多方社会力量持续参与的成果,更是我们坚定信心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强大动力。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前往北京市日坛中学,对学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调研。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一同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在学校医务室,彭丽媛教授一行仔细了解了学校结核病筛查防控和日常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她希望学校能够严格把好结核病防控关口,让结核病远离校园,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随后,彭丽媛教授一行还参观了学校围绕结核病防治主题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生物课教学、文创手工展、社会调研讨论、短视频录制等。在参观过程中,彭丽媛教授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对同学们争当志愿者、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宣传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给予了充分肯定。她鼓励大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技和卫生素养,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和健康知识,为终结结核病流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点滴关爱如春风般温暖人心,点滴嘱托饱含着殷切期待。健康的校园环境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同行动起来,规范防控措施,营造一个卫生、健康的校园环境,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撑起一片无“核”的蓝天!
全力投入
防治结核科学有依
科技发展造福你我
在北京卫视100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全国结核病防治宣传大使悦悦担当起了节目主持的重任。节目中,两位权威专家联袂登场,为大家带来了更多关于结核病的深入解读和分享。一位是与结核病打交道33年之久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另一位则是被誉为细菌“神探”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参比实验室研究员欧喜超。
街采调查和数据分享,揭示着结防之路任重道远——
普通结核菌和耐药结核菌时刻都在伺机侵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必须要给予特别关注!这些结核菌就藏在人们喷出的飞沫里,或者一口痰液之中。
一口痰液经过一系列的流程被送往临床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再经过4 - 8周的分离培养实验,就可以得到结核菌活菌。在节目中,欧喜超研究员带领记者在国家参比实验室,亲眼见到了结核菌活菌。在微观世界里,结核菌就像一个“红色的显眼包”,十分引人注目。
国家参比实验室不仅开展相关的科研实验,还承担着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从2007年开始,“全国结核病耐药监测”中的重要环节就在这里进行。每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70个监测点收集的结核菌都会被运至这里进行药敏测试及基因检测。18年积累下来的耐药监测数据,为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效便捷的健康“探查”车,120秒看肺部健康程度——
车载CT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扫描速度极快,能够即时看到片子,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其二,它带有轮子,可以灵活移动,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及社区居民带去更加便捷的结核病和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服务。
耐药监测体系和移动CT车只是我国高水准、高效率、便民化结防服务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结防工作中强化科技创新的策略。促进强链固链、推动科技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正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积极践行。
全民参与
找方法携手应对
探路径“合伙”前行
隐形杀手“结核菌”,到底有多可怕——
节目中,两位专家进一步为我们揭晓了结核菌的三大特征。
一是结核菌具有“躲起来”的特性。部分结核菌进入呼吸道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胞内菌,从而逃避了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消灭。
二是少部分未被免疫细胞消灭的结核菌会“装死潜伏”。它们会等待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机,然后“复活”作祟,引发疾病。
三是结核菌“善游走”的特点会带来诸多隐忧。结核菌可以在全身除头发和指甲之外的各个器官停留,除了常见的肺结核,还可能引发骨骼结核、淋巴结核等疾病,甚至会出现在脑部,而脑结核的死亡率极高。
“三类人群”要注意、“三早法则”要知道、“三类”不典型症状要分辨——
自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提出在国内创建无结核社区以来,无结核社区建设已经初显成效。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社区和个人积极参与其中。
一群充满活力的“无结核合伙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校园里,可爱的同学们将结防知识学以致用;在牙科病房,大夫们增强了预防结核病的意识,积极促进患者早诊早治;在超市,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顾客宣传结防知识;在社区食堂,工作人员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结合营养防结核的方法给予他们重点照护。
这是“无结核社区”理念下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发动身边的力量,将结防知识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远离结核病的侵害。无结核社区建设正不断助力我国结防网络变得更加紧密、牢固。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成为“无结核合伙人”,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终结结核
一次因爱重生
一同发出心声
作为“无结核合伙人”发起人之一,宁波鄞州区东柳街道办事处李佩霞副主任向我们讲述了发展合伙人的初衷、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在工作推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
去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 - 2030年)》,标志着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2025年是新规划的起航之年,在节目现场,来自疾控、医疗、志愿者、基层机构、健康促进机构等各个领域的代表们庄严地说出了心中的誓言!
在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的时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协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温暖守护每一个人的健康,科学防治结核病。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向新,在终结结核病流行和实现健康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此次特别节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防痨协会承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协办,盖茨基金会给予支持。
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特别节目,介绍了节目参与人员和机构,阐述我国结核病防治成果,提及彭丽媛教授调研学校防治工作情况。还介绍节目中结核病知识、防治手段及“无结核社区”建设,最后强调各方团结协作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决心。展现了我国在结核病防治上的努力与成果,呼吁全民参与共筑健康防线。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