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后的成效展开,通过水利部举办的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 60 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各级水利部门在大湾区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供水保障网、防洪减灾网和智慧监管服务网等方面的工作及成果。
自《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实施之后,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精心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绿色生态水网。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稳定保持在 100%,这无疑为大湾区居民的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是记者在 3 月 12 日水利部举办的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 60 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为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水网,各级水利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他们以涉水空间管控和水环境系统治理为重要抓手,不断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工作,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同时,严格管控水域岸线,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积极推进万里碧道和幸福河湖建设。
该负责人还介绍,除了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水网建设之外,各级水利部门还从多个方面入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水安全保障。具体涵盖构建一体化高质量的供水保障网、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网以及构建现代化的智慧监管服务网等领域。
在供水保障方面,各级水利部门以供水水源互联互通和供水工程挖潜提升为基础,积极推进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例如大藤峡水利枢纽、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这些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出显著效益,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
在防洪减灾方面,各级水利部门以加强防洪治涝薄弱环节建设和联防联控为重点,大力推进相关工程建设。完成了广东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凭借这些坚实的工程基础,成功防御了多次特大洪水和超强台风,有力地确保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防洪安全。
此外,各级水利部门还着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数字孪生北江等。与此同时,积极筹建水利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了与香港、澳门的合作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以来的显著成效。各级水利部门从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供水保障网、防洪减灾网和智慧监管服务网等多方面发力,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同时还加强了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交流。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