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深圳降雨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频发毒蘑菇中毒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常见易误食的毒蘑菇种类、中毒症状、误食后的应对措施,还指出民间鉴别毒蘑菇方法不靠谱,提醒市民远离野生毒蘑菇。
当下,随着降雨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蘑菇迎来了生长的旺盛阶段。近期,深圳市已经出现了市民自行采食野生毒蘑菇而导致中毒的报告案例。深圳疾控中心郑重提醒广大市民,许多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在外形上极为相似,很难进行区分,人们很容易因为误食而引发中毒,这对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关键且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常见的容易误食的毒蘑菇种类
毒蘑菇中毒后会有哪些症状呢?又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呢?不同种类的毒蘑菇,由于所含毒素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中毒表现。有的中毒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有的则会流口水、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幻觉;还有的会出现溶血、急性肾脏损害等情况。另外,有些毒蘑菇中毒刚开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大约2天左右会出现看似好转的假象,也就是所谓的“假愈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会导致肝、脑、心、肾等多器官受到损害,同时伴有烦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在5 - 16天内死亡。
在深圳,常见且容易被误食的毒蘑菇主要有2种,分别是致命鹅膏和大青褶伞。
致命鹅膏,它还有一个俗称叫白毒伞。这种毒蘑菇通常集中在2 - 5月份出现,常常生长在阔叶林的地上,并且与山毛榉科的黧蒴栲存在共生关系。一旦误食白毒伞,会造成严重的急性肝损害。它的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大于6小时,多数是9 - 14小时。白毒伞的毒性非常强,一个中等大小的白毒伞就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误食后的死亡率可达75%。截至目前,白毒伞是深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今年3月,龙岗区疾控中心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龙岗区银湖山发现了白毒伞的踪迹。根据往年的调查结果,在梧桐山、凤凰山、碧岭、宝龙等地方也都曾出现过它。
大青褶伞,它也被俗称为青褶环伞、铅绿褶菇、绿褶菇等,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毒蘑菇种类。它之所以被称为大青褶伞,是因为其伞褶在幼时呈白色,长大后会变成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大青褶伞集中出现在6 - 10月份,常常生长在公园或小区的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也是深圳市引起蘑菇中毒事件最为常见的毒蘑菇。误食大青褶伞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中毒反应,发病速度快,潜伏期短,一般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误食毒蘑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针对毒蘑菇中毒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所以,一旦误食毒蘑菇中毒,必须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式,尽早排出体内的毒素,并进行对症治疗。以下是具体的应对措施:
① 立即呼叫救护车
万一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要马上呼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可以给中毒者加盖毛毯来保持体温。
② 催吐
可以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的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其呕吐,这样能够减少毒素的吸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孕妇要慎用催吐方法;如果中毒者已经出现昏迷症状,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③ 送医院
所有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都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④ 保留毒蘑菇样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该留存下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交给医生,帮助查明中毒的原因。
中招的常为“老司机”,民间流传鉴别方法不靠谱
经过调查发现,不少误食毒蘑菇的人都有过在老家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他们认为可以凭借蘑菇的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但实际上,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所以,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方法,比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生长在潮湿处、粪便上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与银器、生姜、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有毒”等,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完全不靠谱的。
深圳疾控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一定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那些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本文详细介绍了深圳因降雨增多,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引发的中毒问题,阐述了常见毒蘑菇种类、中毒症状、误食后的应对措施,还指出民间鉴别方法不可信,最后提醒市民远离野生毒蘑菇,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