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即时结算:促进三医协同,助力医疗行业发展,医保即时结算改革全面铺开,多省率先发力

国家医保局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相关情况,包括各地落实情况、政策协同、结算路径、基金范围、安全运行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

为了有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进一步健全与“1 + 3 + 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匹配的医保科学结算体系,同时优化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政策,今年1月9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医保办发〔2025〕1号)。该通知明确要求各省严格落实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积极推进即时结算改革。

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医保基金结余状况,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大前提下,采取了多种有效方式来压缩结算周期、增加拨付频次,从而显著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取得了积极的改革成效。截至2月底,全国共有103个统筹地区开展了即时结算工作,占统筹地区总数的26%。这些地区覆盖了4.37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6.76万家定点药店,即时结算拨付金额高达387.3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山东、广东、河南、青海等省份率先出台了省级即时结算文件。其中,安徽更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印发相关文件,并在全省范围启动改革。目前,该省已开通即时结算的医疗机构达569家,结算人次达到20.23万,拨付医保基金4.72亿元。

在政策协同方面,基金预付和即时结算发挥了协同赋能的重要作用。截至2月底,全国有29个省份建立了预付金制度,17个省份预付基本医保基金484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326亿元,居民医保基金158亿元),其他符合条件的统筹地区也计划在3月底前完成拨付。

在结算路径上,79个统筹地区在缩短月结算时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拨付频次。例如,安徽对住院费用逐笔汇总后,次日就按60%的比例拨付给医院;福建厦门采用“日报、日审、日拨”的形式,将基金拨付时限压缩至最短1个工作日;江苏盐城构建了“年初预付、每日预拨、按月预结、年终清算”的工作机制;河南郑州上线了“即时结算”功能模块,与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了结算业务“当日申报、当日拨付”。此外,部分统筹地区还探索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确定结算时限,像河南安阳根据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结果,分别按照1日、3日、7日开展结算。

从基金范围来看,61个统筹地区选择扩大即时结算范围。在国家规定即时结算的基金范围为基本医保基金的基础上,将即时结算的基金范围扩大到大病保险基金或者医疗救助基金。

从基金安全运行方面考虑,各地始终坚持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保障安全并重的原则。在积极推进即时结算改革的同时,通过设置拨付比例、强化医疗费用审核、主动与定点医药机构沟通交流等方式,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平稳、高效。

从实施效果来看,即时结算极大地增加了医疗机构的现金流,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的垫资压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还推动了定点医疗机构加快对医药企业的回款,促进了医药行业整体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反馈,即时结算改革和预付金制度实施后,资金压力得到极大缓解,核心竞争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医疗机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本文围绕国家医保局推进的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展开,介绍了各地在落实改革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包括政策协同、结算路径优化、基金范围扩大等方面。同时强调了在推进改革时注重基金安全运行,且改革在增加医疗机构现金流、促进医药行业资金周转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229.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