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7万人见证国足输球这一现象,深入探讨了尽管中国足球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假球传闻等,但仍有大量观众关注的原因,包括政府重视以及足球作为人类情感容器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及中国足球未来在2026世界杯仍有一搏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中国足球也是足球的一部分。瞧,一场比赛竟有7万人现场见证国足输球。
7万人见证国足输球,这一数字着实惊人。要知道,此前中国足球最高上座纪录是在2012年的中超联赛,当时江苏舜天在南京奥体对阵广州恒大,现场有65769人观赛。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两支球队都已经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消失在了赛场上。
在这场比赛之前的两三天,网上广泛流传着一份详尽的假球案资料文档。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很多中国球员为了谋取非法收入而踢假球的情节,那些内容既让人瞠目结舌,又让人觉得啼笑皆非。而这几乎也代表了中国足球在广大吃瓜群众心里的形象:技术落后、自甘堕落、缺乏职业精神、弄虚作假。
中国足球已经如此不堪,就像烂在了明面上一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看球呢?这看似奇怪,实则也有其内在的逻辑。
第一个重要原因,还真得说是“政府重视”。
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小组赛中,中国队仅有5个主场比赛的机会,这机会十分难得,以至于很多城市都抢着申办。就拿三月这场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来说,此前就有长春、长沙、重庆、贵阳、海口、杭州、南京、深圳等11个城市积极申办成为国足主场。毫无疑问,世界杯预选赛是在国内能够举办的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一座城市申办世预赛,需要地方政府深度调动多种资源,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申办都是地方政府行为。
据了解,杭州拿到这场世预赛的承办资格后,从去年12月开始就不再让“大莲花”承接包括演唱会在内的其它大型活动,就是为了让场地能够专心准备世预赛。为了迎接这场世预赛,杭州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在赛前几天,发动全城339块户外大屏全覆盖轮播国足影像,以此来渲染主场氛围。杭州在亚运会之后打算乘势打造“体育名城”,他们深知世预赛主场是最好的招牌之一,所以不惜为打造这张“城市名片”付出多种资源。
看,记者们已经挤满了媒体间,可见这场比赛受到的关注程度之高。
归根到底,很难有其他运动能够像足球这样,如此轻易地聚拢人群。而人群聚集,既满足了人类原始的情绪需求,也是一种集体组织场面的需求。
世界上对足球最为狂热的国家可能非阿根廷莫属了。伟大的球员马拉多纳、梅西更是把阿根廷人对足球的狂热推到了极致。然而,阿根廷最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恰恰是反足球主义者。博尔赫斯有一个观点,他认为足球是集体情绪、对立情绪、民族主义情绪的容器,是管理人群最好的工具。不得不说,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博尔赫斯这么说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世界是辩证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主要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它。有人在足球里找到了归属感,有人在足球里找到了社会身份,有人在足球里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出口,有人把足球当作藏身之处,还有人在足球里找到了信仰。这些都无可厚非。梅西所承载的和博尔赫斯所反对的,其实是同一个事物的AB面。就全世界范围而言,足球确实是人类情感最好的容器。
有人会说中国足球不是足球,这其实是丧气话。实际上,中国足球只是为足球提供了另一种样本。中国足球即便再差,它也依然属于足球的范畴啊。
所以,不管中国足球现状是好是坏,它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只要它没有被“取消”,哪怕它被各种因素桎梏、被扭曲、被宿命套牢,也一定会有人去关注它。
事已至此,2026世界杯的梦还没有完全破碎,中国队还有殊死一搏踢附加赛的机会。在6月份的最后两场小组赛,肯定还会有人去观看。
本文围绕7万人见证国足输球这一事件展开,剖析了中国足球虽存在诸多问题但仍受关注的原因,一是政府重视,借举办赛事打造城市名片;二是足球本身具有独特魅力,是人类情感的容器。尽管中国足球面临困境,但它仍是永恒命题,且在2026世界杯仍有机会,未来赛事依旧会吸引观众目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