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的未来产业展开,重点介绍了具身智能和6G等产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具身智能的概念,分析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多个城市在具身智能赛道的布局和成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以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为典型代表的未来产业,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发展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和6G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虽然当下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培育阶段,但它们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潜力,在未来必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与进步。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未来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未来产业的具体发展方向,报告中着重指出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那么,什么是“具身智能”呢?简单来说,“具身智能”是指把人工智能融入到机器人等物理实体当中,赋予它们感知、学习以及与环境进行动态交互的能力。像人工智能手机、电脑,还有智能机器人等,都是具身智能的代表性终端和装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表示:“在2025年,人形机器人肯定会加速发展。不过,要想让人形机器人达到像人一样能够自主、快速地移动,并且很好地感知人的意图,不管是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还有一些难题需要去突破。”
如今,多个城市已经在具身智能赛道上“领跑”。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年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使得具身智能机器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家喻户晓。据相关统计,目前国内明确提出要发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经超过了20个。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凭借自身在技术、产业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全国范围内整体处于领先地位。
深圳在具身智能体的制造上优势十分明显。目前,深圳共有5.11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企业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其产业链总产值超过了1700亿元。深圳还有34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其中有7家深圳企业入选了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近四分之一。不久前,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入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它们与人类协作完成了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上海在具身智能领域也有独特的发展举措。上海建成了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此外,上海在发展智能机器人方面致力于构建“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上海张江已经建成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并且计划在2025年形成1000万条高质量具身数据集,以此加速技术的落地。
除了上述城市,合肥、郑州、天津、南京等地也已经在一些细分赛道进行了布局。广州、成都、苏州则已将具身智能纳入了战略先导产业或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本文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的未来产业,详细介绍了具身智能的概念、发展现状及潜力。国内众多城市积极布局具身智能产业,各有优势和举措,尽管人形机器人等发展仍面临挑战,但具身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推动各行业创新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