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新疆2025年启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防沙治沙工作,介绍了多个县市的具体治沙举措,同时阐述了当地推动防沙治沙法治体系建设情况,还展现了新疆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成果。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场意义深远的生态保卫战正在火热进行。眼下,新疆南部多个县市已经全面启动了202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的防沙治沙工作。这一行动,是继去年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之后,新疆再次大规模开展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环境治理工程。
我们都知道,新疆是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区。多年来,新疆当地政府和人民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阻遏沙漠的肆虐。他们不仅注重在沙漠边缘植树造林、设置固沙设施等直接的防沙手段,还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新疆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如今“人沙和谐”的伟大转变。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正在进行的防沙治沙工作现场。连日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喀什地区巴楚县,陆续开启了防沙治沙的各项工作。日前,在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的防沙治沙工程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00余名当地居民正以芦苇为原材料,精心地人工铺设固沙“草方格”。这些看似简单的“草方格”,实则是防沙治沙的利器,它们就像一个个坚固的小格子,牢牢地锁住了流动的沙子。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巴楚县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60余万亩的防沙治沙任务。而在今年,该县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完成130万亩的沙漠治理任务。其中,重要交通要道和临近沙漠的村庄成为了保护的重点区域。因为这些地方一旦受到风沙侵袭,将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图片展示的是巴楚县境内一处防沙治沙现场。(巴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与此同时,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叶尔羌河 - 喀什噶尔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目前,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英吉沙县林业工作站站长韩善伟介绍说:“该项目从去年11月开始实施,今年3月初已开始大规模植树。”此项目建设规模近1.6万亩,建成后可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0.3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后期经济林的管护工作还将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疆将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治沙任务近800万亩,并且会继续巩固环塔克拉玛干生态屏障。此项工程将一直持续到年底,相信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防沙治沙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从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办法》开始施行。这一法规的实施,旨在依法推动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据新疆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晁群勇介绍,新修订的实施办法包括防沙治沙规划、土地沙化预防、沙化土地治理、沙化土地利用等八章四十条。它以地方性立法的形式,将既有经验进行固化提升,同时补齐了制度短板,为全面规范、依法做好新疆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依据。
此外,新修订的实施办法还专门增加了关于沙化土地利用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引导、支持和鼓励新疆各地坚持治沙致富、增绿增收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且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适度有序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
如今,新疆正积极将防沙治沙与沙漠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养殖、特色林果和沙漠旅游项目,真正让沙漠变成了金山银山。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新疆沙产业形态不断扩充,特别是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各地州县市,随着治沙成效的不断显现,当地沙产业链也在不断延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沙海淘金”之路。
沙雅县探索“光伏 + 治沙”模式。(程磊 摄)
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光伏产业园区里,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 + 治沙”成为了新疆南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个县市生态治理、增加经济效益的“草光互补”新模式。这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沙漠地区充足的光照资源进行发电,又通过在光伏板下种植植被等方式,有效地固定了沙丘,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当地探索出“梯田治沙”新模式。他们种植红柳、梭梭21.4万亩,肉苁蓉年产量约4万吨、产值近4亿元。此外,当地还种植了近5万亩沙漠玫瑰,带动参与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一模式不仅治住了沙,还让当地居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目前,新疆正持续推动沙产业发展和沙漠生态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数据显示,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沙产业年产值达43.7亿元。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充分证明了新疆在防沙治沙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文介绍了新疆202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巴楚县、英吉沙县等地的具体举措。同时阐述了新修订法规对防沙治沙工作的推动作用,还展示了新疆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的成果,体现了新疆在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