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本文聚焦“培训贷”这一新兴消费信贷模式,以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剖析了其在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诱导贷款、虚假宣传、高额利息、个人信息泄露等,同时探讨了网贷平台与培训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合规行为以及各方应承担的责任,最后强调了治理“培训贷”乱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培训贷”,原本是为那些渴望通过职业技能或学历培训来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人提供的一种消费信贷模式。它就像一座看似通往美好未来的桥梁,让无数怀揣梦想的人看到了希望。然而,在现实的运作中,这座桥梁却逐渐变了模样,沦为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和网贷平台联手进行欺诈性营销的温床,众多消费者在其中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小雨点小贷”),频繁出现在各大投诉平台上,成为了消费者噩梦的源头之一。众多求职者和学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或学历,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诱骗签订了高额分期贷款协议,而背后的资金提供方正是小雨点小贷。

3月3日,“小贷之都”重庆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8日,重庆市共有小贷公司222家,其中网络小贷公司36家,小雨点小贷便是其中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小雨点小贷成立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获批开展网络小贷业务,旗下拥有雨商贷、雨花贷(小雨花)等产品。雨商贷主要面向全国“三农”群体、小微企业提供经营贷;雨花贷(小雨花)则是专注于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分期信贷服务的消费贷,主要和各省的职业教育中职、高职合作,涉及汽修、高铁客服、厨师等30多个职业教育场景。截至2025年1月,小雨点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40亿元,累计服务用户超过565万人。如此庞大的业务规模,本应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黑猫投诉等平台上,众多消费者纷纷倾诉自己被诱骗背负分期贷款的遭遇。

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一位消费者回忆道,2024年7月20日,他在QQ浏览器上了解到自考专升本的信息后,通过电话添加了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机构人员的微信。机构人员明知他是专科在校大三学生,经济条件不允许,却仍以学生身份给予1000元减免,并诱导他分12期付款、0首付0利息贷款,还通过二维码获取了他的个人信息。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和小雨点小贷签订任何合同及协议,却在同年11月发现小雨花上出现了不知情的合同。他与小雨点小贷协商取消分期贷款,均遭到拒绝。他已经还款3期,但去年11月20日到期未还款后,还产生了罚息。

还有消费者称,2024年4月27日,他在小雨点小贷联合的教育公司报名行政管理班,费用5382元,已交2240元。报名时被诱导办理分期贷款,报完名后却发现课程无法观看、平台无法登录,联系不上相关人员。而小雨点公司的人却天天催他交钱,肆意骚扰恐吓他。

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另有一位消费者投诉,2024年3月22日,他被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诱导报名了行管专 会计专本连读,费用10240元,是通过开通小雨点小贷支付的。该教育机构宣传时说课程质量高,可后面上课了才发现课程质量差,而且在网上看到该机构有很多负面新闻,宣传与实际严重不符,课程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后面联系班主任,回消息很慢,课件质量也很差,课程顾问老师离职却没有把我交接给下一个老师,我现在联系不了顾问老师。目前支付了3413元,课程只看了一节课的百分之四十,要求教育机构办理退学却让我再支付将近2000元才肯退,以格式条款限制我。”该消费者无奈地说道。

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从诸多案例来看,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诱导贷款,教育培训机构以提供工作机会、学历提升等为名,诱导消费者通过小雨点小贷进行贷款;二是虚假宣传,培训机构承诺的就业保障、课程质量与实际严重不符;三是高额利息,消费者在背负贷款的同时,还需支付高额的利息和罚息;四是个人信息泄露,在贷款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

在这些投诉案例中,小雨点小贷通过与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扮演了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小雨点小贷官网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为李家诚,是香港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之子,公司高管团队具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然而,尽管有这样强大的背景,小雨点小贷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却问题频发。

例如,2022年1月,小雨点网贷(版本2.6.2,360助手)因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点名。2022年9月,小雨点小贷运营的“小雨点商贷”被重庆市通信管理局通报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暴露出小雨点小贷在数据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漏洞。

2022年,还有多家媒体曾报道,与小雨点小贷合作的广州熳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存在以招聘为由诱导求职者培训贷款的现象。求职者莫名背负万元贷款,最后工作却得不到落实。甚至更早之前,小雨点小贷的合作机构武汉师大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师大教育等均出现诱导学员贷款,并声称没有利息、分配工作、口头承诺包过考试等情况,甚至一些机构在收到款项之后连夜跑路,导致贷款的学员在没有获得相关职业培训的同时还要背负巨额贷款。

这些投诉案例显示,消费者在追求教育提升或求职培训的过程中,被培训机构与小雨点小贷的合作模式所误导,陷入了未充分知情且可能无力承担贷款的困境。

随着多地消费者对小雨点小贷及其合作培训机构的投诉不断增加,网贷平台与培训机构之间是否存在不合规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投诉不仅揭示了消费者在寻求职业培训时遭遇的种种困境,也暴露出小雨点小贷在合作机构审核与贷款资金流向管理上的问题。

一方面,小雨点小贷与多家培训机构合作,但这些机构却被大量投诉存在诱导贷款、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不禁让人质疑小雨点小贷在选择合作机构时的标准和审核机制是否过于宽松。从公开信息来看,小雨点小贷的合作培训机构五花八门,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然而,这些机构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机构存在严重的信誉问题,这也反映出小雨点小贷在合作机构的选择和管理上存在明显漏洞。在小雨点小贷投诉中涉及的培训机构包括武汉博学益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博睿思(陕西)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成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启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陕西星空明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近思之(恩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易师通教育科技(陕西)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般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小雨点小贷对合作机构的把控不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风险的产生。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以虚假宣传、诱导贷款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而小雨点小贷未能有效识别和阻止这些行为,导致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贷款性质和后果的情况下背负债务。

另一方面,在小雨点小贷的投诉案例中,消费者反映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他们的分期贷款并未直接打入自己的账户,而是直接支付给了培训机构。这种做法引发了公众对于资金流向和监管的质疑。那么,这种操作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的贷款业务有一系列严格的监管要求,其在发放贷款时必须确保资金用途的合法合规。从小雨点小贷的角度来看,直接将贷款资金打入培训机构账户,可能是为了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风险,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培训机构与网贷平台存在不当合作时,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贷款,而实际培训效果与承诺不符。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贷款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应遵循明确的流程和监管要求,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但在小雨点小贷的这些投诉案例中,贷款直接进入培训机构账户,消费者对资金流向缺乏知情权和控制权,这显然不符合规范的贷款操作流程,也违背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原则。

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据《半月谈》报道,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和网贷平台勾连,盯上求职或兼职的年轻人,他们以通过培训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引导一些年轻人借贷支付培训费。培训经费动辄上万元,往往“课不符实”,被培训贷套路的求职者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不但难以兑现就业机会,还容易陷入退费难、还贷压力大的窘境。在两者的合作中,培训机构为获取更多利益,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贷款等手段,吸引消费者报名。而网贷平台则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在合作中降低审核标准,忽视了对培训机构的监督。此外,小雨点小贷在贷款审批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贷款时并未受到严格的资信审核,甚至一些明显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消费者也能轻松获得贷款。去年6月,据广东民声热线报道,一位求职者是“黑户”,同样也获得了贷款。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贷款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

揭秘“培训贷”陷阱:小雨点小贷乱象丛生,小雨点小贷“培训贷”风波:消费者的噩梦

由此来看,小雨点小贷在处理与培训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暴露出了监管漏洞和技术手段不足的问题。作为一家专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理应加强对合作伙伴资质的审查力度,确保所提供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培训贷”骗局的本质是一些不良培训机构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以及他们对于金融产品的不了解,精心设计的一套骗局。培训机构承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及就业服务,吸引求职者报名参加高价课程。与此同时,它们又与某些网贷平台达成协议,向求职者推销所谓的“学费分期”,实际却是高息借贷合同。一旦求职者同意贷款,资金即刻流入培训机构口袋,而后者则可以轻松逃脱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像小雨点小贷这样的网贷平台而言,虽然表面上看它们只是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但实际上却成为了整个利益链中的关键环节,它们通过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间接支持了不良培训机构的非法行为,甚至有可能从中获取额外收益。因此,“培训贷”乱象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方合谋的结果。

在诸多“培训贷”骗局中,小雨点小贷的身影频频出现。作为一家网贷平台,小雨点小贷在与培训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未充分履行其审查和监管职责,导致大量消费者受害。首先,合作机构审核不严。一些明显不具备培训能力和资质的机构,却能轻松通过小雨点小贷的审核,与消费者签订贷款合同。这种不严格的审核机制,为后续的骗局埋下了伏笔。其次,贷款流程不规范。在小雨点小贷的贷款流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例如,一些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办理了贷款手续,甚至“黑户”也能贷款。再者,风险提示不足。小雨点小贷在提供贷款服务时,未能充分履行风险提示义务,许多消费者在办理贷款时,对贷款的风险一无所知。这种做法导致消费者在遭遇骗局后,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更重要的是,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然而,小雨点小贷却多次涉及与在校大学生相关的“培训贷”骗局。小雨点小贷的催收方式也备受争议。许多消费者反映陷入“培训贷”骗局而无法按时还款时,遭受了频繁的催收电话和短信骚扰,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

面对“培训贷”乱象的猖獗,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进行治理。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的《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也曾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青年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远离不良校园贷。然而,“培训贷”乱象还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治理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培训贷”乱象的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解决。作为网贷平台的小雨点小贷,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培训贷”乱象的蔓延,维护一个公平、透明的金融市场环境。

本文围绕“培训贷”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以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其在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诱导贷款、虚假宣传、审核不严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培训贷”乱象是多方合谋的结果,小雨点小贷在其中未能充分履行审查和监管职责。同时强调了国家虽已出台相关政策治理“培训贷”乱象,但仍面临挑战,呼吁网贷平台加强管理、消费者提高警惕,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746.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16:56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