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养老院迎来“智慧化转身”,养老机器人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带来新变化。全国人大代表陈国鹰提及政策为养老机器人产业带来机遇,分析了当前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还介绍了国脉集团布局银发经济的举措,以及他对身联网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推动养老转变的呼吁。
3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了一篇引人关注的报道,标题为《“养老机器人”助养老院“智慧转身”——陈国鹰代表:推动养老实现从“看护型”向“智护型”转变》。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万颐智汇坊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一幅充满科技感的养老画面正在上演。八旬老人自如地“驾驶”着智能轮椅在楼道中穿梭,中医体检机器人正为老人们仔细地“望闻问切”,而陪伴机器人“笨小宝”则在一旁亲切地对老人们“嘘寒问暖”。这里生活着一群平均年龄达86岁的老人,自从一群“智能保姆”入驻后,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养老院正在经历一场“智慧化转身”。从对老人进行健康监测,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再到给予精神陪伴,养老机器人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养老院不再是“暮气沉沉”的模样,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国脉科技创始人陈国鹰指出:“当前,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这无疑为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如今,我国银发经济市场正从“生存保障型”向“品质发展型”转变。在陈国鹰看来,让前沿技术走进民生,让机器人进入养老院,有助于解决当前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分析道:“一方面,由于养老工作强度较高、待遇较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老相关工作,导致整个行业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养老理念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老年人除了关注自身的健康长寿,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身体活力等方面,养老需求层次日益丰富,这给养老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国脉集团近年来开始积极布局银发经济。今年1月,企业推出了“国脉大学养老”项目。该项目利用“身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生活行为风险预防监控等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项目还注重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与福州理工学院合作,打造了一个以终身学习和代际交流为特色的智慧养老社区。
陈国鹰介绍说:“身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各种生命传感技术监测人体的生理、生物特征和行为数据,并利用物联网交换数据的联网技术,脑机接口就属于身联网的其中一类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精准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身联网市场有望成为继车联网之后又一大新市场。”他建议进一步发展身联网技术,以提高老百姓的精准健康管理水平和居家养老的护理服务水平。
陈国鹰还表示,技术创新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建议相关部门抓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生命科学、精准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大健康为核心的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产业,推动养老实现从“看护型”向“智护型”的转变。
本文围绕养老产业的智慧化发展展开,介绍了养老机器人在养老院的应用以及带来的积极变化。分析了当前养老产业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国脉集团布局银发经济的实践,重点提及身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意义。最后呼吁相关部门抓住机遇,推动养老产业从“看护型”向“智护型”转变,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