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2025年港股市场的资金流向、科技板块表现、政策动态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创历史新高,港股科技30ETF的相关情况,国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举措,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广发证券对港股市场的分析。
从消息层面来看,截至2025年3月10日收盘时,内地南向资金展现出了强大的投资决心,无惧市场回调,纷纷南下“抢筹”。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的金额超过了296.2亿港元,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具体而言,港股通(沪)净买入金额约为180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金额超116亿港元。回顾2024年,南向资金呈现出连续12个月净流入港股市场的态势,其净流入规模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这种净流入的趋势依旧延续,开年以来已经连续2个月保持净流入。在当下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内地资金积极表达了对港股科技股的看好态度。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3月10日是恒生系列指数季度成份股调整的生效日。根据规则,单只成份股权重不得超过8%。因此,前期一些涨幅较高的港股科技龙头股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被动抛盘情况。不过,这种影响从整体上来说是偏短期的,不会对市场造成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所跟踪的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与港股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相关性较高。从2025年初到3月10日这段时间来看,该指数涨幅达到了38.34%。与之相比,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为31.72%,港股通科技指数涨幅为35.38%,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涨幅为30.49%,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涨幅为34.6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的表现更为出色。
进一步具体分析,港股科技30ETF(513160)跟踪的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中,AI直接相关行业的权重高达76%,“港股科技七姐妹”的权重为61%。该指数的编制方案聚焦于港股AI产业链,能够很好地反映港股AI领域的发展情况。
3月10日,港股市场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人工智能科技赛道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在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成份股中,瑞声科技、美图公司、中旭未来、中国通信服务等企业表现较为突出,逆势涨超1%,而其余成份股则涨跌互现。值得一提的是,港股科技30ETF(513160)连续3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过去10个交易日更是获得了5.69亿元的资金净流入,这显示出市场资金对其的青睐。
港股科技30ETF(513160)紧紧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其投资布局涵盖了港股AI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的半导体企业、中游的互联网大模型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电子和传媒企业。该ETF的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过70%,聚焦于港股AI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锐度和弹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我国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将有力推动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聚焦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将高端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视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正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美国政府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持续收紧。近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于2025年3月11日召开听证会,讨论中国传统半导体(14纳米以上制程芯片)的市场发展情况,并探讨进一步提高相关关税的可能性。面对这种外部压力,中国可能会通过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来缓解美国限制带来的压力。
广发证券分析指出,在资金层面,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接近3000亿元,港股通在港股市场上的持股占比从10.6%提升至1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其中经济增长目标稳健务实,政策基调强调突破突围,宏观政策延续更加积极有为的导向,重点任务聚焦新质生产力,扩内需政策也在不断加码。同时,从五部委记者会释放的信息来看,科技创新、供给优化、内需消费等领域迎来了政策暖风。在美股走势非常疲软的状态下,上周A、H市场走出了“以我为主”的独立行情,其中港股表现更为强劲,这体现出全球资本对宏观环境变化的反馈。接下来,港股短期可能会出现波动加大的情况,但从中期来看,仍有业绩和资金的支撑。
本文围绕2025年港股市场展开,介绍了南向资金大规模流入港股,港股科技30ETF相关指数表现良好且聚焦AI产业链,国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同时面临美国对半导体产业政策收紧的外部压力。综合政策和资金等因素,港股短期或波动加大,但中期有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