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影像:“国家摄影队”见证中国式民主

本文跟随新华社摄影记者的视角,深入两会现场,讲述了“国家摄影队”的使命,通过记录两会中的人物与细节,展现民主温度,同时对比不同时期两会报道的变化,凸显对民意敬畏的不变主题。

↑点击上方视频,一同看看我精心拍摄制作的《国家摄影队的两会时间》,探寻那些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在人民大会堂,读懂“国家摄影队”的使命

清晨6点,北京的天空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晨曦尚未完全驱散黑暗。我背着沉甸甸、足有十几斤重的相机包,脚步坚定地穿过长安街,朝着人民大会堂东门走去。此时,东门之外早已聚集了许多同行。他们形态各异,有的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手中的设备,仔细检查每一个参数;有的在低声交流着,分享着拍摄的经验和期待;还有的则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不断变换角度,试图寻找那个最佳的拍摄位置。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新华社摄影记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被尊称为“国家摄影队”。

这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参与全国两会的报道工作。出发之前,我怀着敬畏之心,翻看着新华社往年播发的那些珍贵照片。看着一张张照片,我心中突然涌起了强烈的好奇:这些看似普通的照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摄影记者们又是凭借着怎样的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呢?

在人民大会堂门外,我遇到了同事郑焕松。他之前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今年是首次以记者的身份来报道全国两会。他兴奋地向我展示了他手中的“长枪短炮”,那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自信。他告诉我,为了这次两会报道,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认真地说:“要想拍好照片,装备可不能少。”不论是用于拍摄特写、能够捕捉到人物细微表情的长焦镜头,还是可以拍摄广阔环境、展现宏大场景的广角镜头,记者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情况,迅速而准确地选用不同焦段的镜头进行拍摄。而且,调节感光度、快门速度、色温等参数,更是需要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那可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功力。拍摄一张好照片,远远不是简单地手指按动快门那么容易。

两会影像:“国家摄影队”见证中国式民主

3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照片中,全国政协委员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会场,展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

当我问他报道了这么多次全国两会,如何才能在拍摄和报道中实现创新时,他思考片刻后说:“创新的根源在于人。每年我都能在两会现场遇到不同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大的创新。”

听了他的话,我忽然间对“国家摄影队”更深层的使命有了理解。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者,更是民主进程的“视觉译者”。我们要用手中的镜头和影像,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翻译成世界都能看得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民主制度和发展。

二.镜头里的细节,传递着民主的温度

在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上,一位从护工成长起来的“90后”基层代表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朴实而又坚定的气息,仿佛带着基层人民的期望和声音。

两会影像:“国家摄影队”见证中国式民主

在马尔康市松岗镇松岗村,格西王姆温柔地握住97岁老人周幺妹的手亲切交谈(2月18日摄),那画面充满了温暖和关怀。

两会影像:“国家摄影队”见证中国式民主

在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格西王姆细心地为85岁的老人泽郎斯基擦指甲油(2月19日摄),动作轻柔而专注。

作为摄影记者,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如格西王姆一样平凡而又真实的人。他们是中国民主最生动的体现,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构成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坚实基础。

三.当镜头对准历史,我们也在成为历史

我的同事、资深编辑鱼澜老师告诉我,几十年前的全国两会报道,摄影记者们使用的是胶片相机进行采访。编辑们则需要通过底片来挑选发稿画面,然后经过冲印、放大、报社制版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一幅照片往往需要耗时许久才能被受众看见。而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5G传输设备让影像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就能直达编辑部,甚至可以通过直播镜头与亿万观众实现“零时差”见面。

虽然技术在不断飞跃,但始终不变的是摄影记者对“决定性瞬间”的执着追求。代表们凝神审议时专注的侧影、委员们热烈讨论时生动的手势……这些细节组合而成的画面,展现的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两会影像:“国家摄影队”见证中国式民主

3月5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小组会议现场,政协委员触摸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向全国政协委员提供,这一细节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民主的全面性。

设备在不断更新换代,传播方式也在日新月异,但有些东西始终未曾改变。那些始终对准人民的镜头,那些传递民意的快门声,那些让民主可感可知的影像,始终是中国故事的底色。

从黑白胶片到5G直播,改变的只是技术手段,而对民意的敬畏和尊重始终如一。

透过取景框,我看到的中国式民主,是田间地头沾着泥土的建议被郑重写入文件,是快递小哥、乡村教师与部长同桌共商国是,是快门声中无数普通人的“声音”被历史收藏......无数个快门开合的瞬息,构建着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最坚实的像素基底。

本文通过跟随“国家摄影队”参与两会报道的视角,展现了摄影记者们的使命与担当。他们不仅记录两会中的人物和事件,更传递着民主的温度。同时,对比不同时期两会报道方式的变化,凸显了技术进步,而对民意的敬畏始终不变,强调了中国式民主在发展中不断前行。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357.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