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珠段改扩建项目展开,详细介绍了海隆大桥小榄水道斜拉桥主塔承台第二层及第一节塔柱起始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这一关键进展,阐述了该桥的设计特点、施工挑战,以及采用的创新技术,还提及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和后续计划。
在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原本的双向六车道即将华丽变身成为双向十车道!这一重大转变就发生在方便广州、中山、珠海三市往来的广珠段改扩建项目上。
日前,广珠段改扩建项目迎来了建设新进展。经过3台天泵、20辆混凝土运输车连续27小时的紧张作业,海隆大桥小榄水道斜拉桥主塔承台第二层及第一节塔柱起始段混凝土顺利完成浇筑。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小榄水道斜拉桥建设取得了关键进展,为后续主塔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座海隆大桥小榄水道斜拉桥采用了门式塔设计,主塔群桩基础由13根直径3米、桩长约6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主塔承台均属于深水区埋置式大体积承台,其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毗邻高速,紧挨河堤,并且跨越1级航道。如此复杂的环境,对埋置式深水主墩承台施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海隆大桥跨小榄水道桥南岸主墩承台钢围堰内混凝土浇筑场景
面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采用了创新技术。据广珠段改扩建项目TJ3标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技术是保证主墩承台高效施工的关键。该技术摒弃传统焊接工艺,采用节段双CT锁扣咬合,取消横向分层与竖向分块焊缝,避免了高空焊接风险,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质量。先支法施工工艺更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航空限高、旧桥及河堤稳定等难题,扩大了钢围堰适用水深。而装配式模块则解决了传统钢围堰制作繁琐、下放易倾斜、锁扣止水难等问题,开创了双壁钢围堰装配化施工新局面。”
此外,主塔承台属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技术难度大。项目技术团队通过强化混凝土供应全链条管理,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多点位监测温控技术”,并利用智能温控系统严控混凝土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冷却效果均匀高效。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运用创新技术,对主塔塔柱及钢锚梁安装等关键工序进行精心策划、科学施工,全力助力小榄水道斜拉桥主塔顺利完成封顶。
知多D
广珠段改扩建项目起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坦尾枢纽立交,经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横沥镇,中山市三角镇、民众街道、港口镇、火炬开发区及南朗街道,止于中山市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珠海收费站,全长约50.4公里。它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六改十”的高速公路,计划2027年全线建成通车。
▲海隆大桥跨小榄水道桥效果图
本文介绍了广珠段改扩建项目中海隆大桥小榄水道斜拉桥的建设进展,包括主塔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这一关键成果,阐述了该桥设计特点、施工挑战及应对的创新技术,还说明了项目整体情况和通车计划。该项目的推进将极大提升广州、中山、珠海三地的交通便利性,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发展意义重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