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展开,介绍了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在2025年秉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紧扣时代脉搏、深耕主责主业、搭建金融桥梁,从多方面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和成果。
2月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大会犹如嘹亮的冲锋号,为当前的金融工作清晰地描绘了“路线图”,也明确订立了“任务书”,激励着各金融机构奋勇向前。
2025年,是充满希望与挑战、向新而行的一年。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深刻秉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充分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在这一年里,它立志当好“行动派”、做好“实干家”。紧扣“党建引领、五化转型”的核心思路,积极践行“1 + 3 + 2 + 3”发展路径。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秉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理念,全力以赴推动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紧扣时代脉搏,勇担金融新使命。
以支持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它精准对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现代化的视野来布局发展航向。在顶层设计上,突出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围绕全区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等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工总行的政策优势与机制效能,做到精准发力、靶向施策。积极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
在严控风险方面,该行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风险防控的底线,抓实抓细涉稳风险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确保金融服务稳定、连续、安全运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来驱动发展。在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持续做优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金融需求;丰富数字金融涉农产品,积极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加强金融科技对外输出,助力政务民生创新发展。通过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金融服务生态圈,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深耕主责主业,赋能实业兴八桂。
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将优质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精准落实政策,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精准把握资金投向,聚焦广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工作,全力写好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将更多资源向“两重”“两新”及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等关键领域倾斜,确保制造业、绿色金融、科创、普惠、涉农及乡村振兴等贷款实现高质量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大力促进消费,倾力惠及民生。全面对接扩内需政策,积极参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零售 + 普惠”贷款增长作为信贷转型的重点,确保增量占比高于存量占比,力争高于同业水平。
响应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化动能。在科技赋能实体发展、服务提升和经营转型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持续深化数字平台、数字场景建设,积极打造数字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搭建金融桥梁,服务开放提效能。
工行广西分行聚焦服务对外开放,秉持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理念,抓住RCEP全面落实等重要战略机遇。积极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助力广西企业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深化合作,携手共赢。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在业务创新与区域布局、开放生态融合方面,为客户创造更优价值。积极推动工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托管业务落地广西,带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超4100亿元、连续七年同业第一。在扩大开放方面,搭建广西与“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平台,促成“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BRBR机制落地广西,巩固了广西在东盟合作中的“朋友圈”。
搭建桥梁,助力开放。工行广西分行将充分发挥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独特区位优势,用好工总行东盟区域联动机制以及服务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的相关方案,着力将国际业务、金融市场等新兴业务打造成为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服务广西更高水平开放合作中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
本文介绍了2月6日自治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金融工作指明方向后,中国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在2025年积极行动。该行紧扣时代脉搏勇担使命,深耕主责主业赋能实业,搭建金融桥梁服务开放,从多方面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了国有大行的责任与担当,有望在推动广西经济发展中取得良好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