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江浩然两会提案:助力民营经济与新兴领域前行

本文聚焦全国两会期间民营经济这一核心议题,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围绕激发民企内生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建言献策。

在近期举办的民营企业交流会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阶段的背景下,加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多规划措施,民营经济无疑成为了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围绕激发“民企敢闯”内生动力、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高质量就业等重要方向,积极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江浩然两会提案:助力民营经济与新兴领域前行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

江浩然指出,民营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时,迫切需要增强内生动力。特别是在投资决策、创新风险和融资困难等方面,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民企敢闯”内生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以及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江浩然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民企敢闯’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大胆突破与敢闯敢试的勇气需要提升,投资决策保守谨慎的态势有待加快突破。”

他认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投资信心不足、营商环境存在差异、创新风险与融资困难以及政策衔接与落实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江浩然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强化精神引领作用,夯实思想基础。全面总结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企业家精神,形成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体系。针对新时代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和老一辈企业家接班人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大力宣传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2. 完善利益驱动机制,打造动力源泉。为民企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引导有能力的民企参与国家重点战略工程项目供应链建设,确保他们愿意投资、敢于投资并能获得回报。
  3. 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提供环境支撑。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协同且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赋能民企。进一步向民企开放各类公共与半公共的创新平台、创新载体以及科技基础设施,引导他们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民企参与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前期资金投入、后期补助等方式,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民企给予扶持。

江浩然还表示:“目前民企参与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及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相对较少。首先,可以制定明确的政策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完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前期资金投入、后期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政府、国企、高校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通过开放实验基地和应用场景,降低民营企业创新成本。”

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江浩然今年重点关注的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资金支持政策门槛高、融资渠道窄的难题,普遍存在规模小、盈利能力弱、信息化基础差、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江浩然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做好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实施针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及专项基金政策,降低享受优惠政策的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加强技术保障。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推动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服务。
  3. 提供人才支撑。建议组织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加快数字技能人才培育。
  4. 强化标杆引领。建议选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微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支持中小微企业建设“小程序”“智能客服”等新型轻量化平台,打造丰富的示范场景,降低转型成本投入。

江浩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必由之路,且十分紧迫。中小微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制定合适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计划,科学合理地推进。当前中小微企业应从自身出发解决内部问题,政府金融机构从政策资金方面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政策资金问题,完成转型的双向奔赴。”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他认为:一是要找准转型时机,充分考虑转型与自身发展阶段的适配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于激进;二是加强人才建设,引进和培养服务数字技能人才,提升员工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技能水平;三是积极寻求技术保障支持,选择成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高质量就业

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词汇之一。江浩然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就业结构变化、专业人才短缺以及应用场景拓展不足等诸多问题。

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快速重塑生产流程与商业模式,部分传统岗位面临替代威胁,但同时也催生出一系列新兴行业,在很多关键领域创造了海量的就业机会。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岗位需求激增,但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未能跟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不够,智能工具应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普及与效果发挥。

为此,江浩然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将人工智能知识纳入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快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2. 拓展应用场景,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3. 开发智能工具,拓展就业空间。在智能制造、金融、零售、医疗健康以及教育培训等关键领域引入具备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能力的“智能体”(如软件、硬件或系统),赋能普通劳动者自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增强就业灵活性。
  4. 打通认证标准,培养就业人才。创新推广数字技能人才“一试双证”考核认定试点,让数字技能人才一次通过考试,同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认可证书,打通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人才标准的互通互认,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认可”的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

在推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同时,江浩然还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提出建议。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与物流等领域都仍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受制于算力资源、数据资源、行业标准、人才等限制,在上述领域的技术普及和效果应用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AI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建立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数据流通和利用。
  2. 推动行业标准与规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障技术应用的合法合规。
  3. 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在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与物流等领域开展试点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选择部分城市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示范城市,探索城市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本文围绕全国两会期间民营经济这一核心议题,详细介绍了政协委员江浩然在激发民企内生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于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和相关领域面临的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120.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