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帮扶见成效,西部县级医院能力与职工满意度双提升,“千县工程”助力,西部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如何蝶变?

本文围绕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展开,记者就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提问,全国政协委员傅小云分享了国家的相关举措以及自己的帮扶实践与成果。

两年帮扶见成效,西部县级医院能力与职工满意度双提升,“千县工程”助力,西部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如何蝶变?

在2025年3月10日这一天,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如期举行。现场画面中,全国政协委员傅小云的身影被视觉中国镜头捕捉记录下来。

当日早上8时,这场备受关注的“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正式拉开帷幕。

会上,有记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这可是关系到百姓医疗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大事。那么,该如何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呢?

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对此作出了详细解答。他介绍道,为了提升西部地区、脱贫地区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国家一直在持续推进“千县工程”,积极开展组团式医疗人才支援帮扶工作。国家派遣医务人员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地区医院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累计派驻的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超过了8万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2年傅小云来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他和医疗队员们齐心协力,为医院的人才培养、管理能力提升、五大中心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付出了诸多努力。

关于县级医疗建设,傅小云分享了几点重要看法。首先,在医疗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县级医院的医疗人才培养是关键中的关键,他们通过专家授课、导师制、临床手把手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机制,致力于培养出带有乡土基因的白衣战士,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工作队。

其次,要有“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勇气和毅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不断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再者,要怀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在实践过程中,帮扶当地医务人员成长,培养他们的临床自信。傅小云回忆起2023年12月的一件事,当时有一名体重仅1.4公斤的早产儿在县域医院急诊抢救,帮扶团队手把手教导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PICC置管等操作。经过42天的精心治疗,患儿最终痊愈出院,这可是县域医院首例成功救治的低体重早产儿。

傅小云欣慰地表示:“两年帮扶结束了,这家医院的能力从原来的55.2%提升到了75.3%,职工的满意度也从帮扶前的72.6%上升到了88.4%。我不仅为这家医院的变化感到欣慰,更为整个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医疗帮扶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单而感到骄傲。”

本文围绕全国政协会议“委员通道”中记者关于提升西部县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问,展现了国家的“千县工程”等帮扶举措。傅小云委员分享了自己的帮扶经历,提出县级医疗建设的要点,并以成功救治低体重早产儿为例,体现帮扶成效。最终该医院在能力和职工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凸显了医疗帮扶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796.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