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俄立场的突然转变,原本有缓和对俄制裁的迹象,但因俄军对乌打击行动和普京的态度等因素,特朗普政府转而威胁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美国财政部长也表示将采取“侵略性”制裁,同时白宫还有重新恢复对乌援助的动作,凸显出美俄博弈的复杂状况。
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上对俄立场突然转变,从之前有缓和迹象到如今威胁大规模制裁,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的这种态度转变也反映出美俄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
特朗普在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首次公开对普京进行威胁,表示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开展大规模的银行制裁、贸易关税制裁等一系列制裁手段。他就像川剧变脸演员一样,态度变幻莫测。当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媒体还在夸赞特朗普的俄乌战争策略与俄罗斯有同步之处时,特朗普却在其社交网络Truth Social上发布帖子,表示鉴于俄罗斯在战场上对乌克兰造成“重创”的情况,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停战,美国就要加强对俄制裁。特朗普在3月7日的声明中称:“我正在认真考虑对俄罗斯进行大规模银行制裁,以及关税和经济限制。”他还着重强调,莫斯科和基辅必须“立即坐在谈判桌前,否则就太晚了。”
不仅如此,ABC报道称,在周五当天,特朗普还指示美国财政部和国防部迅速提交能够重新向乌克兰发送的援助武器清单。据五角大楼消息,特朗普打算最早在下周二之前,重新恢复对乌克兰提供武器。这是特朗普自1月20日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公开对莫斯科发出威胁,媒体普遍认为这一情况很不寻常。
美国财政部长也站出来表态。3月7日,彭博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纽约经济俱乐部讲话时强调,如果俄罗斯不想结束乌克兰战争,美国已准备好毫不犹豫地对俄罗斯实施“激进”制裁。他表示:“特朗普总统上任后一直保持着加强制裁的态度,如果俄罗斯在和谈中增加筹码,美国将全力以赴……对俄罗斯的制裁将明确而积极地实施,以立即达到最大效果。”他还指出,新的限制可能会影响俄罗斯能源行业,毕竟美国前总统乔·拜登之前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制裁被认为是“公然软弱”的。在2月底,特朗普总统已经将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延长了一年,这一决定是在美国和俄罗斯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三年战争以来的首次正式会谈之后做出的。
然而,在此之前,白宫曾一度向普京频频示好,试图缓解对俄制裁。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开始制定缓解对俄罗斯制裁压力的计划,这是恢复双边关系努力的一部分。3月初,白宫指示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准备一份可以放宽对俄罗斯限制的清单,这个清单将在不久的将来与俄罗斯方面讨论,旨在改善两国之间外交和经济关系。彭博社还透露,正在考虑的缓解制裁压力的措施可能包括取消对一些俄罗斯法人实体和个人的制裁,例如一些寡头。《莫斯科时报》报道,在利雅得的会谈中,俄罗斯代表要求美国代表团解冻被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并放松制裁,因乌克兰战争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并且,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克里姆林宫还提出了一些要求,如乌克兰从根本上缩减军队规模、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俄罗斯至少保留对乌克兰被占领土的实际控制权。2月底,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更是提出了更激进的条件,即乌克兰必须交出行政边界内的扎波罗热、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和赫尔松地区的全部领土,包括俄罗斯军队无法控制的土地。
那是什么导致特朗普发生如此巨大的态度转变,从对普京频频示好、准备放松制裁,到突然威胁要加强制裁呢?这个转变仅仅在一周内就发生了。据《Axios》3月8日报道,在特朗普对乌克兰施压,传说美国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军事情报通报之后,俄罗斯加强了对乌克兰的打击,这让寻求结束战争的特朗普更加愤怒。近期,俄罗斯确实加强了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打击,3月7日上午就发生了大规模炮击,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乌克兰的天然气和能源设施,共动用261种空袭手段,包括67枚各类导弹和194架无人机。而且,3月2日,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袭击了乌克兰的天然气加工企业,之前在2月11日和1月15日也有类似袭击天然气设施的行动。
与此同时,3月6日,普京在与俄罗斯的祖国捍卫者基金会的员工和监护人会面时明确表示,莫斯科不会考虑在和平解决方案中对乌克兰做出任何让步。一位白宫高级官员告诉Axios,克里姆林宫的这种行为激怒了特朗普。美国总统对俄罗斯在寻求停火的同时还加强对乌克兰领土的打击感到不满。之前特朗普一直声称俄罗斯寻求结束战争,还指责乌克兰延长冲突,但在他严厉指责泽连斯基不愿停战并暂停对乌克兰军事援助之后,普京的挑衅性讲话和俄军对乌基础设施的空袭,让特朗普在国内存在严重分歧、欧洲盟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颜面尽失。
特朗普政府对俄立场从缓和到强硬的转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俄军对乌的打击行动以及普京的不让步态度是直接诱因,这一转变反映出美俄之间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复杂且多变的博弈态势,也显示出美国内部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