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中的民警工作情况,以及南沙地区的治安保障力量“护湾平安使者”的工作成果,还通过一个手机丢失事件展现出治安变好的现状。
在2月15日入夜后的南沙海岸,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灯会正在热闹进行。超3公里的主游线上铺展着218组灯景,游客们像欢快的游鱼一般穿梭在“赛博醒狮”“簪花女神”“齐天大圣”等奇妙的光影之间。然而,民警何江龙却无暇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致。他在灯会门楼至安检口之间不停地来回步巡,目光紧紧锁定安检口前那蜿蜒如龙的人群。随着他走动,肩头的警灯与夜幕下的花灯相互辉映闪烁。何江龙表示,自灯会开幕以来,他们处理的警情大多是寻人寻物之类的求助警情。毕竟,灯会现场热闹非凡,人流量巨大。当一家人一同出游时,有人可能会被精彩的灯景吸引而忙着拍照,不经意间就与其他人走散。在他们接到的求助警情里,老人和小孩走失的情况尤其多。每当接到这种警情,他们就会迅速通过指挥部协调各个岗位,调动巡防力量展开寻找,帮助游客找到走失的家人。这里有一支名为“护湾平安使者”的队伍,它的成立源于现实工作的需求。吕锋负责的西片区,也就是南沙旧镇,外来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时常发生。在2023年8月,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截至2024年12月,已经成功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58起。吕锋说:“过去调解不成功时,往往只能建议当事人去‘打官司’,既费时间又费钱,还伤感情。现在有了这群‘和事佬’帮忙,调解成功率大大提高了。”不仅如此,每天晚上8点到12点,由派出所、村居、小区物业、厂企最小应急单元等多方力量共同组建的“护湾平安使者”小分队就会出发。他们穿梭于片区重点防控区域,开展巡逻走访、邻里守望、宣传教育等工作。这一队伍是构建“1、3、5”防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这个防护圈,实现了“一分钟自救、三分钟互救、五分钟专业力量到场处置”,有效增强了派出所对辖区治安状况的感知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居民的安全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记者手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件趣事。夜色渐深,在灯会“蹲点”的记者们一直没有等到想象中的“惊险出警”。突然,采访团队里的一位同事大喊一声,手在自己衣服兜里乱摸,原来她的手机不见了。大家想着这就是现成的警情,本想报警,但为了不浪费警力,决定先拨打丢失手机的号码。铃声响了不到5秒就接通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甜甜的声音说:“您好,是手机的主人吗?我这里是灯会服务处,刚刚有游客说在入口捡到一台手机,交给我们了。您快来拿吧。”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悬着的心落了地,但又觉得失去了一个可以跟拍的警情有些遗憾。民警何江龙看到他们的表情,憋着笑说:“现在大家素质高,好多警情都这样。这边刚接到有人丢孩子的警情,那边就有电话进来,说看到个哭哭啼啼找爸妈的小孩。两边一对信息,事儿就解决了。有时候这些事儿太琐碎,我都不好意思让你们拍。”民警轻松的语气背后,是他们长时间的努力,他们不是在巡逻,就是在出警,或者忙于法制宣传,正因如此,治安才越来越好,即使丢了东西也能很快找回来。这看似乌龙的丢手机事件,恰恰是民警们日夜奋斗想要得到的理想结果,而这灯火璀璨的平安夜,或许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秒清零”的警情所拼凑而成。
本文总结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中的民警保障工作,“护湾平安使者”在调解纠纷、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成果,并且通过记者手记中的小事例展现出治安改善的成果,体现出民警默默坚守背后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