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记者会:聚焦民政、就业、住房与健康,民生记者会:多部门回应热点,政策保障民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的相关情况,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就各自领域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涉及房地产市场稳定、养老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政策内容。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民生主题记者会盛大召开。在这个备受瞩目的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纷纷现身,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诸多相关问题,解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我们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积极地运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大力加大‘白名单’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经过不懈的努力,‘保交房’这场攻坚战已经完成了年度的目标任务,成功地保障了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方面,倪虹称:“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部署。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打好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全力以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里所说的一套组合拳包含了人民银行的降息、金融机构的增贷、财税部门的减税等多种措施。倪虹还提到,“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房地产政策持续发挥着影响力,各地也依据自身城市的情况,制定精准的政策,一城一策地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倪虹指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当下市场的信心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实现了正增长。从今年一、二月份开始,房地产市场就保持着止跌回稳的积极发展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此,倪虹表示接下来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四件事来坚决稳住楼市。

其一,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的效应充分释放出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给予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其二,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让城中村的居民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而实现早入住、早安居,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消化存量的商品房。在实施过程中,城中村改造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拆除后重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危旧房改造则通过拆除后新建、原址重建、改扩建、抗震加固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速度,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其三,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其中一个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要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权。收购的商品房,将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其四,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速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以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等特点,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需求。陆治原指出,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增加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

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方面,陆治原提出了五点措施。第一是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第二是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服务形态,大力发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上门服务,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第三是按照兜底、普惠、市场分类推进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三类养老机构。第四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发展的供给格局。第五是强调养老规划、财政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养老金融、养老科技,特别是信息化发展运用等五方面要素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方面,全国两会期间这个话题的热度颇高。据王晓萍介绍,到2024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要达到10.7亿人、2.5亿人、3亿人。

为了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有温度的保障,未来人社部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重点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是落实好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的要求,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就业地或户籍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也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可以在本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 - 300%之间选择,可以选择按月、按季、按年等方式缴费,养老保险也可以跨省转移接续。为适应就业方式的变化,将研究完善参保缴费办法,把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企业职工社保制度,使其享有更高水平的保障。另外一项措施就是,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两年多来,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平台从业人员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等方面稳妥有序地扩大试点范围,准备将试点省份由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二是稳步提高待遇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去年的基础上,每月再提高20元。这项待遇提高涉及1.8亿城乡老年居民,需要认真抓好落实。同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项待遇提高涉及1.4亿多退休人员,要认真测算,确保及时准确发放。

三是持续优化经办服务,主要是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让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流动的劳动者,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真正做到“不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不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社保服务,以服务的暖心增强群众的信心。同时,也要着力加强政策宣传,让群众对社保看得懂、算得清,早参保、长缴费,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在稳就业方面,王晓萍指出,去年稳岗专项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今年将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另外,去年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700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

本文总结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中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内容。住房方面重点在稳定楼市的多项措施,养老方面强调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的多种举措,社会保障则围绕完善重点群体保障政策、提高待遇水平和优化经办服务等工作,这些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民生多领域的关注与积极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61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