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部长通道:柴米油盐背后的安全保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第二场“部长通道”聚焦民生热点,如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长的发言所体现的在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成果和意义,展现了从柴米油盐等生活细节方面构建的立体安全网。

证券时报的记者韩忠楠报道,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长通道”备受瞩目。其中,首场“部长通道”聚焦金融资源优化、科技创新等社会关切的话题,而第二场“部长通道”则把目光对准了民生热点,深度解读柴米油盐背后的安全防线。

在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展示了“一深一浅”两片滤膜,这两片滤膜就像人们家庭中空气净化器的滤芯一样普通,却又极其不普通,它们生动地呈现出近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发生的巨大变化,承载着14亿人“呼吸安全”的沉甸甸的承诺。这十年间,北京PM2.5浓度大幅下降了62%,这背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深入。从工厂减排这个源头开始,到新能源车逐步普及,从垃圾分类的推行到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环境治理就像涓涓细流,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毛细血管一般无处不在。正如黄润秋所说的那样:“没有绿色低碳,就谈不上发展的高质量。”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的发言,又为我们展现了另外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近乎增长了一倍,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却实现了零增长。这背后依靠的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这样严格的刚性约束。我国就像一位精打细算的管家,拿着一本“节水账本”,精心守护着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流量之间的平衡,为14亿人的用水安全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14亿人口大国,必须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深刻地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到了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个巨大的关卡,即便面临着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依然实现了高位的稳产丰产。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口粮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谷物自给率也超过了90%。韩俊还介绍说,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整体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3%以上。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场“数字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千年的农耕模式。20万架农业无人机如同“钢铁蜻蜓”一般,在4亿亩农田上穿梭,它们在云端就能够完成打药、施肥、播种等一系列农事操作。精量播种机更是厉害,它能够以“粒”为单位精准调控株距行距,让以前那种“一把种子撒天下”的粗放耕作方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种子落土低误差”的精准播种模式。这些高科技手段不仅让农民“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逐渐成为过去的历史剪影,更让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

有一种安全感,就是每天早上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清澈的水,打开米缸就能闻到稻谷的香气。两会“部长通道”上释放出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份数据,都在悄无声息之中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缕清风、一瓢净水、一碗热饭。

从滤膜由黑变白见证环境的改善,到用水总量零增长体现节水的成果,再到高端科技守护粮仓确保粮食安全,我国正在用柴米油盐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精心编织一张全方位覆盖呼吸、饮食、居住的立体安全网。

本文总结了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长发言体现的在生态、用水、粮食等方面的安全成果,强调这些成果在人们生活的柴米油盐中的体现,从多方面展示了我国构建的立体安全网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489.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