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状况。自去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发展迅速,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同时也提到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刚起步面临挑战,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与标准之上,并且呼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还提出了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框架等一系列建议。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杨秀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自去年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起,我国低空经济便积极向上发展。在2024年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 - 2030年)》,此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会形成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当前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表示。他认为,低空经济若想要蓬勃发展,那就必须要建立在“安全”和“标准”这两块坚实的基石之上。
在倪闽景的观点里,如果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低空经济的发展就像是在薄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要是缺乏标准,低空经济的推进就如同在迷雾当中摸索,很难形成统一且规范的市场秩序,更不可能实现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只有把安全当作生命线,把标准当作行动的指南,低空经济才能够在稳健的轨道上实现高速的发展。
低空经济属于我国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它在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倪闽景发出呼吁,我国急需在飞行器安全包线确定、抗复杂风场气动设计、飞行器高级别自动驾驶、空域管理技术以及新型动力系统等这些核心的领域构建自主的技术体系。
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空天安全战略”框架之中,制定《国家低空经济中长期战略纲要(2025 - 2040)》,构建空天一体、军民融合、数实共生的新型战略空间;构建“国家级科研平台 - 产业/科技基础设施 - 应用示范航线 - 科技金融”产业创新生态链。具体而言,组建低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从而加快低空技术人才的聚集;推动低空大科学装置,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建设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低空复杂环境模拟装置);建设跨省一小时经济圈示范航线;试行空域使用权市场化交易;设立规模为2000亿元的国家低空创新引导基金;发起成立“全球低空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制定无人机适航认证、空域数字治理等国际标准;发起“数字天空”国际计划等。
本文总结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虽发展迅速但刚起步面临挑战。倪闽景委员强调安全与标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呼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还提出一系列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框架、构建产业创新生态链等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我国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