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7日当周公用事业板块的市场表现,包括电力和燃气板块的下跌情况。同时,阐述了2025年在政策层面双碳行动的深化,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合同气定价方案调整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等多方面的情况。
截至3月7日当周,公用事业板块在市场中的表现较为逊色,逊色于大盘。其中,电力板块和燃气板块都出现了下跌的情况,电力板块下跌幅度为0.51%,燃气板块下跌了0.41%。从行业政策方面来看,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深化“双碳”行动,这一举措无疑将对整个能源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天然气市场当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同气定价方案的调整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
一、双碳政策加速落地,电力市场结构性调整显现
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清晰地提出了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的覆盖范围,这是构建全面的碳市场体系的重要一步。并且要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这有助于精准地管理和追踪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同时,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以及海上风电的建设也是重点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也被纳入到议程之中,这表明在新型电力系统里,煤电依旧会承担着调峰兜底这样重要的角色。
动力煤供需分化加剧
动力煤价格出现了区域分化的现象。秦港山西产煤(Q5500)的价格周环比下跌了1.15%,达到了686元/吨;而广州港澳洲煤的价格则是上涨了1.58%,变为753.36元/吨。从库存方面来看,秦港煤炭库存周增加了71万吨,达到了749万吨;内陆电厂库存下降了2.29%,变为7608.8万吨;沿海电厂库存则是小幅上升了1.88%。水电的出力情况有所改善,这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火电的压力,三峡出库流量同比增加了15.08%,达到了7860立方米/秒。
电力现货价格波动显著
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周均价环比最高上涨了8.84%,然而山西、山东市场却分别下跌了44.51%、13.82%。这种区域供需差异导致了电价的分化。例如,山西日前现货均价同比下降了8.1%,变为332.78元/MWh,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地新能源并网增加对电价产生了影响。
二、天然气供需格局调整,定价机制差异化落地
国内外气价走势分化
国内LNG出厂价周下降了1.6%,达到了4622元/吨;国际市场中美国HH现货价上涨了12.8%,达到了4.33美元/百万英热,欧洲TTF现货价则下跌了13.6%。中国DES现货价下降到了12.9美元/百万英热,进口成本压力因此有所缓解。
中石油、中石化合同气定价策略调整
中石油的新方案里,非采暖季管制气的占比由65%降到了60%,这样的调整间接推高了下游成本;采暖季浮动量占比上升,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采购成本。中石化则是通过降低非管制气上浮幅度(采暖季由60%降至50%)以及提升基础量占比,综合定价降幅较为明显。两大巨头的策略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城燃企业的利润结构。
产业链协同案例浮现
中集集团向山东远顺交付了120台LPG运输车,其中有一部分将会用于服务“两桶油”,这显示出天然气储运环节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不断加强。此外,中石化资本通过协议受让中简科技5.09%股份,开始探索在商用大飞机等领域的材料合作,这是对产业链布局的进一步延伸。
(以上内容基于2025年3月9日前公开信息整理)
本文总结了截至3月7日当周公用事业板块的市场表现,如电力和燃气板块的下跌情况。重点阐述了2025年双碳政策的深化对电力市场结构调整的影响,包括动力煤供需、电力现货价格的变化等。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天然气市场中国内外气价走势分化,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同气定价策略调整及其对城燃企业利润结构的可能影响,还有产业链协同的相关案例。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