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艾玎:推动青年医学人才脱颖而出,艾玎:为青年医学人才发展积极奔走的女科学家

天津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副校长艾玎,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且非常忙碌。她见证了我国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如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她指出要解决问题关键是加强基础研究,当前存在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和人才评价与培养周期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她多年来围绕为青年科研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建言献策,其建议也促使相关报告修订。她还看到近年来年轻科研人员有了更多机会,但目前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仍不足,且医学人才成长周期漫长带来诸多问题,对此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增加投入、完善遴选机制、延长年龄限制等,她希望能为青年人才创造更适宜的环境。

成为天津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副校长之后,从事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女科学家艾玎愈发忙碌起来。艾玎,这个在医学科研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她除了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之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将目光聚焦在青年医学人才的身上,如何助力更多的青年医学人才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一直是她心头最为关切的事情。艾玎有着丰富的海外学习经历,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回国执教。在这过去的10余年间,她亲眼目睹了我国医学领域犹如火箭般的飞速发展。然而,这位年轻且充满洞察力的学者并没有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的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力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整体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在她看来,想要突破这些瓶颈,重中之重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而当下,有两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是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够充足,另一方面则是医学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周期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医学领域,这是关乎人民健康、国家安全以及发展全局的关键核心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艾玎表示,在过去的10多年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已经初步构建起来,理论研究以及药物研发水平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在研发投入、支撑条件、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潜力。过去的几年里,艾玎在全国两会上一直围绕着如何为青年科研人才营造更适宜成长的“空气”和“土壤”积极建言献策。到了2023年,她更是呼吁要依据青年人才的不同特征和类别,给予他们差异化的精准支持;同时,要加大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勇挑大梁、担当重任。艾玎的努力并没有被忽视。财政部相关工作人员在列席2023年全国两会天津代表团审议时,注意到了艾玎对《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的几点问题。随后,根据她的意见,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和“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这两部分内容。近年来,艾玎也看到了不少积极的变化。年轻科研人员所拥有的舞台变得更大了,机会也更多了。例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的负责人申报年龄放宽到了40岁,而且不再设置职称、学历方面的限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增设了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等。在今年,艾玎依旧关注着医学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问题。她认为,目前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就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来说,2023年度资助总经费大约为318.79亿元,分配到医学领域的研究资金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她还做了对比,在覆盖面最广的面上项目中,医学科学部的资助率仅仅只有13.22%,这个数字明显低于其他学部,像数学物理科学部的资助率为21.51%,全委平均资助率为16.99%。众多年轻医生“成长的烦恼”也值得大家关注。在现有的学科体系当中,医学人才的成长周期是最为漫长的,这是由医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医学院校的本科学制一般是5 - 6年,这比一般本科院校要长1 - 2年;医学相关博士还需要花费5 - 8年去完成临床实践培训。艾玎说:“医学领域的科研需要针对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攻关。”临床工作时间越长、工作量越大,积累的经验就越多,临床综合素质也就越高。较长的学习周期对于医学基础研究关键问题的提出、科研方向的把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相应地,也应该充分考虑医学科研人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她分析指出,目前科技部、教育部、中组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对于各种人才项目的年龄限制在各个学科中并没有差异,这就导致大量医学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因为超龄而申报受限,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医学领域青年人才的发展”。事实上,随着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布,医学科研人员拥有了更长的科研工作“寿命”。艾玎认为,如何更好地调动医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艾玎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她建议增加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于医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体系支持医学领域青年相关项目的遴选机制。她觉得,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应该延长医学领域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万人项目等中青年人才项目以及各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的申请年龄限制,并且要加强对各项人才项目的结题评估,还要增加对完成优秀人员的延续资助力度。此外,她希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更多地深入科研一线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基础研究的进展、平台建设以及研究内容,围绕做好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全局的战略性学科布局、破解复杂的“卡脖子”问题,让更多的青年研究团队有机会被“看见”、被重视。艾玎说:“通过一条条建议,一点点推动全社会给青年人才创造更适宜的环境,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这是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总结了艾玎作为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和全国人大代表,在见证我国医学领域发展的同时关注到存在的问题。她多年来积极为青年医学人才发展建言献策,她的建议促使报告修订,也看到了年轻科研人员机会增多。但目前医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医学人才成长周期长带来诸多限制等问题仍存在,对此她提出增加投入、完善遴选机制、延长年龄限制等建议,希望能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体现了她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124.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