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针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统筹规划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建设布局不到位、监管维护欠缺等,并且详细阐述了他提出的四点建议。
中新经纬3月8日电,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他建议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且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低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
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图中的人物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
张志勇指出,当前,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以及与低空经济迅猛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布局、维护监管等多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加强。
首先,就统筹规划方面而言,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还没有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全面对接起来,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这种状况急需改善。
其次,标准体系也不够完善。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在技术、建设、维护、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各不相同,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另外,还存在建设布局不合理以及监管维护有欠缺的情况。张志勇表示:“缺乏智能化的统一安全监管平台,基础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也仍然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影响低空飞行安全。”
基于以上情况,张志勇提出了四点建议:
其一,要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设施布局。加快制定低空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一张图”,将低空基础设施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加速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出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低空设施布局,从而满足飞行器起降、态势感知、维护监管等全方位需求。
其二,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建设要求。聚焦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续航站、中转站及配套服务设施,依据通信、导航、监视、感知、反制等方面明确基本通用配置要求,尽快制定统一、全面的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形成涵盖规划、设计、研发、建设、检验、验收的全流程标准化规范体系。
其三,共享集约建设,快速形成能力。利用现有通信基站分布广泛、天然成网、5G - A通感一体等优势进行科学布局、共建共享,统筹推进无人机巢等物理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建设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确保无人机“飞得起、呼得着、管得住”。
其四,统一维护监管,提升保障能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低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部署视频监控、气象观测、智能维护系统,对低空基础设施进行全天候实时安全状态监控,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设施维修维护、故障快速处置服务。(中新经纬APP)
本文总结了2025年全国两会上张志勇代表关于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议。从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出发,指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详细介绍了四点针对性建议,这对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完善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