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等环境保卫战的要求,介绍了过去一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如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目标。同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表示重点行业减排工作已完成,“十四五”收官要打响0.1微克行动需精细化精准化减排,还指出当前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交通运输三大结构污染减排存在很多可挖掘的细节,污染治理在能力、运行、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精细化提升的空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旨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在这当中,蓝天保卫战无疑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部分。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上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PM2.5的年均浓度达到了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7.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仅为0.9%。这三个约束性指标都顺利地完成了年度目标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提到:“重点行业的减排,像燃煤减少排放之类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在‘十四五’收官阶段要开展0.1微克行动,这就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精准化,要从每个行业、每个环节、每个流程、每个治污点去进行减排。”
李天威还表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显著特征,并且这种特征依然很突出。能源消费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在交通运输方面,重型货车的尾气排放问题依旧十分突出。这三大结构的污染减排,其实存在着诸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细节之处。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进一步指出:“污染治理在能力水平、运行水平、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很多精细化的工作需要去做。像大物流运输廊道的清洁化运输,从能源结构上如何做到清洁化,这里面既有政策方面的考量,也有管理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存在着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本文总结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蓝天保卫战的要求,阐述了过去一年空气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的观点,指出了当前蓝天保卫战面临的问题如三大结构的污染减排等,以及在污染治理水平提升方面还有很多精细化的工作要做。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