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期的相关情况,包括高危群体的用药建议、流感的流行周期、不同人群感染流感的症状表现、治疗流感的基本原则与药物选择,以及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等问题。
目前正值流感高峰期,又恰逢春节人口大流动。专家发出提醒,出行时要着重注意个人防护。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一旦确诊流感,最好在48小时内用药,这样可以防止病情发展成重症。当下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其产量和医院的储备量都是较为充足的。然而,专家也着重指出,流感和新冠都有各自循证证据非常充足的药物,并不存在一种对所有呼吸道感染都有效的“神药”,必须在检测诊断明确的情况下使用,绝不能胡乱使用或者滥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谷丽教授介绍说,流感一般在12月进入季节性流行期,这个流行期会持续到次年1月底,集中高峰期大概是1.5个月,整个流行过程约2.5 - 3个月,到3月会呈散发状态,此时流感才算“过季”。流感病毒大多数人都容易感染,它主要影响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且通过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飞沫在沉降到地面之前能“飞”1.5米。在人流密集且社交距离近的地方,流感就很容易传播。谷丽教授呼吁,在流感流行季,像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飞机、火车等密闭空间内,大家不要放松防护,从春节出行期间一直到2月中下旬流感下降期,都要小心感染传播的风险。我国当前的流感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谷丽教授表示,从临床一线的感受来看,今年的流感和以往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疾病特征比较突出,包括重症高危人群在内的患者,出现急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的症状比较多,而一般呼吸道感染常有的流涕、鼻塞等局部症状反而较少。即便如此,年轻人在自限性恢复期由于身体酸痛、乏力,也需要休息。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谷丽教授建议,可以购买流感抗原检测试剂,进行鼻、咽拭子检测;也可以让第三方公司上门采样后进行核酸检测。抗原试剂诊断大概十分钟就能出结果,核酸报告在采样后两三小时就能出来。在医院里,流感检测也是采用这两种办法。谷丽教授还提醒,在流感流行期,年轻人如果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可以居家观察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没必要一不舒服就去医院排队。因为医院诊疗量突然增加,更有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家使用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依靠自身免疫力就可以恢复。专家提醒,流感季要特别重视存在重症高危风险的人群,像老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比如因病正在使用激素药物、免疫抑制剂,或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化疗后、肥胖尤其是体重指数大于30的人群)。这些人群由于自身的特点,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他们可能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重症症状不明显,反而表现为嗜睡、不吃不喝、精神差,容易被忽视。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快速检查并积极治疗。谷丽教授解释说,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判断呼吸道感染是哪些病原引起的,需要通过多重核酸检测(PCR)才能鉴别是流感、新冠还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在作祟,这样才能进行积极治疗或者缓解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在48小时内用药治疗,如果吃药期间高烧不退,或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得了流感是否要吃药、启动抗病毒治疗呢?谷丽教授表示,并不主张所有人都吃抗流感病毒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的自限期约为一周;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积极地、早期地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以降低住院率或住院后重症发生率。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及性较好,选择较多、储备也充足。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血凝素抑制剂(如阿比多尔,目前还不是被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抗流感药物)、RNA聚合酶抑制剂(如法维拉韦、玛巴洛沙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奥司他韦适用范围广,儿童到怀孕、哺乳的妇女都可使用,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减量;帕拉米韦是静脉用药,孕产妇适应症不如奥司他韦口服适用范围广;玛巴洛沙韦目前不推荐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使用;法维拉韦目前主要在成人和老年患者中使用,研究显示其在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方面:基本原则:1. 按呼吸道隔离要求进行治疗。2.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2)符合重型或危重型流感诊断标准。3.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4. 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5.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留取标本送检病原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6. 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抗病毒治疗:1. 抗流感病毒治疗原则:(1)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基于多病原流行的现状,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建议及时行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治疗。(2)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患者和重型/危重型患者,如流感病毒病原学阳性,仍应抗病毒治疗。(3)有传播给高危人群风险的流感患者,建议给予抗病毒治疗。(4)重型/危重型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疗程可适当延长。(5)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和增加药物剂量。2. 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对流感病毒敏感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和血凝素抑制剂三种,并详细介绍了各类抑制剂下不同药物的适用人群、剂量、用法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耐药性问题随着流感高发受到社会关注。谷丽教授介绍,从国家到国际都有对流感进行监测,一是流行病毒株监测,二是常用药物耐药性监测,从目前数据看,针对抗流感病毒三大机制的药物,耐药发生是极个别的。只有少数毒株亚型存在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降低或高度降低的情况,玛巴洛沙韦研究中有较高的耐药率,但目前监测到的现实情况较少,同时证据显示所有毒株均对法维拉韦敏感,尚无耐药情况。
本文总结了流感高发期的多方面情况,包括流感的流行时间、传播特点、不同人群感染后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治疗原则、药物选择以及抗流感药物的耐药性等内容,提醒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要科学应对,合理用药,不可滥用药物。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