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就医时面临科室选择困境。上海的三甲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出现了服务模式的变化,如华东医院新开“老年特色综合评估门诊”,仁济医院设立“多病共患”门诊等,通过实例阐述了这些新门诊对老人就医的帮助,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对新门诊的看法,也提到目前存在的一些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期望等内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也愈发复杂。“多病共存”在老年人群体中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就导致老人们在就医的时候,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他们要么不知道自己该去看哪个科室,要么就是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情况使得他们在科室选择上困难重重。就在近期,上海的三甲医院里,老年医学科门诊的服务模式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一站式”综合评估门诊以及“多病共患”门诊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那么,这些由老年医学科专家开设的新门诊,真的能够对老人们有所帮助吗?从上个月开始,华东医院就新开了一个名为“老年特色综合评估门诊”的科室。在这个门诊的外面,有专门的护士为前来就医的老人做握力测试。而门内呢,医生们则是团队出诊。这种阵仗就有点像那种“1对1精品小班”,专门针对那些自己都说不清到底哪里不舒服的老年人。有一些老人就有着这样的困扰,比如有的老人说自己“斑块从头到脚都有,一身的毛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还有的老人说“我有焦虑症、脑梗,焦虑症在宛平南路都看了半年的医生了,现在说要来评估一下,我觉得能评估是再好不过了”。像74岁的江阿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阿婆以前身体可好了,每天出去买菜走上3000步都不带喘气的。可是这个冬天,她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一周下一次楼都感觉迈不开腿。家人带她去社区医院做了检查,各项指标显示都还挺好的,可是家里人却不知道该找哪方面的专家来给阿婆看病了。针对江阿婆的这种情况,华东医院老年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翁婷雯表示:“像这种情况,去看专科的话,根本不知道看哪个科好。这种情况就比较适合我们的综合评估门诊,我们会从一些初步的筛查表单开始做检查。”这个《老年综合评估快筛表》一共包含21个问题,其中有不同站姿的稳定性测试、起立测试、6秒步速测试,还有吞咽功能评估等等。主诊的翁医生,她擅长心内科疾病,根据快筛表得出的结论,她给江阿婆做了一份综合评估,判断江阿婆可能处于心衰前期,并且当即就给江阿婆开出了3项检查。华东医院老年科护士长也说道:“在评估当中发现她的跌倒风险相当高,像这样的案例,我们会安排老年科护士陪同她完成今天能够做的一些检查。”医生还给江阿婆开具了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并且建议她服药1个月之后再来随访。如果到时候控制得不好,老年科就会把阿婆转诊到心内科专科去就诊。江阿婆觉得这个门诊特别好,她说:“很多问题,我不用跑来跑去的了,不然我们真的很累的,而且医生解释得很明白,我一下子就懂了。”这个老年科门诊的挂号费是25元,每周二下午开诊。不过因为每个老人的情况都比较复杂,所以每小时只能看一到两个号。但这个门诊的目的就是希望老人挂这一个号,就能搞清楚自己身上那些不明不白的不舒服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年科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整体评估的方式,来解决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功能衰退等复杂的健康问题。有数据表明,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多病共患的老人比例达到了20% - 30%。不过,可能是因为只看科室的名字,不知道这个科室具体是看什么病的,所以各个医院里“老年科”的知晓率都不是很高。仁济医院在老年科诊区里,新设立了“多病共患”门诊。这个名字很直白,自从有了这个门诊之后,前来咨询的患者就络绎不绝。张阿婆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她同时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脂症和2型糖尿病。之前各个专科给她开的药加起来有8、9种。张阿婆来这个“多病共患”门诊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减少点药。经过医生的诊断之后,医生为张阿婆减去了2种药物,并且明确了其他药物的调换方案,医生说:“现在把这两个整合成一个药,然后把安博维、拜新同变成倍博特,这样就整合了,这个就不用吃了。”以后,张阿婆就可以直接去社区医院配药了。张阿婆也很认可这个门诊,她坦言:“在一个专家门诊里面,对长期患有慢病的人进行跟踪、药物管理、药物跟踪,甚至是药物控制,我觉得有这样一个机构非常好。”然而,医院方面也表示,因为需要一点点梳理老人的身体状况,所以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都会比较长,而且还需要配备多学科的医生来协作。仅仅依靠三甲医院的话,能够覆盖到的患者范围是有限的。目前,仁济医院老年科已经开始探索业内的共识和诊疗规范,看是否有可能在医联体内的二、三级医院进行同质化推广。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胡耀敏说道:“我们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也做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在写一些相关的文章,靠一两个医生可能比较困难,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团队,更多的医生一起参与进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也表示:“今后也会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患者的疾病随访以及健康的管理能力,能够真正做到为上海的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人群,把他们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做到位。”从这些情况来看,上海部分三甲医院在老年科里进行的试点,确实能够解决老人们看病没有方向、看不对病、来回奔波等痛点问题。而这也正好符合老年科核心的“整体性”和“个体化”的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来解决老年人复杂的健康问题,与专科形成互补。我们期待着,通过这些变化,能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清楚地认识到老年科的优势,也让越来越多的医院能够开设出更加一目了然的科室,这样一来,上海的老年科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还能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
本文总结了上海三甲医院老年科门诊的服务模式变革,包括华东医院的“老年特色综合评估门诊”和仁济医院的“多病共患”门诊等新门诊的情况。通过实例展现了这些门诊对老年患者就医的积极意义,如解决老人看病方向不明、往返奔波等问题,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诸如知晓率低、就诊时间长、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最后表达了对未来更多老人认识老年科优势和更多医院优化科室设置的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