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聚焦于“90后”奥运冠军张雨霏,讲述她在三届奥运会中的经历,包括高光时刻与低谷时期,还会涉及她作为人大代表关注的议题、对体育教育的见解以及她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通过这些展现她独特的精神品质。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18岁的游泳健将张雨霏初次登上奥运赛场。当时的她扎着可爱的丸子头,还豪迈地宣称:“哪吒该上场了!”然而,这次比赛她并未收获胜利。不过,这次的挫败虽沉重,却也让她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之后的几年间,张雨霏的运动生涯犹如坐过山车,有过耀眼的高光时刻,也不幸跌入过低谷。但她就像浴火重生的“哪吒”一般,始终学会向前看,从不回头。终于,她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金,成功“闹海”。截至如今,张雨霏在三届奥运会中共斩获10枚奖牌,她早已将泳池当作自己人生的修炼之地。
这位身为“90后”全国人大代表的著名奥运冠军,身上有着诸多令人钦佩的品质。她那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以及自信大方的青春风采,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记者问她如何描述“90后”人大代表的特质时,她给出了创造性、不走寻常路、热情等答案。
就像2023年7月29日,在日本福冈举行的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以25秒05的成绩获得亚军,并且打破了该项目的亚洲纪录。(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在两会期间的青年问答环节,张雨霏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当记者问她今年两会最关心哪些议题时,张雨霏表示,作为一名运动员,她更关注体育领域相关的问题。她此次带来的一个建议与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有关。目前,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路径较为单一,这不仅限制了一些青少年选择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还影响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所以,她建议调整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通青少年赛事中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之间的壁垒。
当记者问到如果让她设计一节体育课会是什么样的时候,张雨霏说她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思考主要围绕“热爱”与“成长”这两个关键点。如果由她来设计一节体育课,她希望这节课像一扇打开的窗户,能让孩子们看到运动的无限可能,而不是像一堵只标注成绩的墙。她认为要教会孩子的不是如何赢过别人,而是怎样在运动中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获得能够持续一生的能量。同时,她也会分享自己的参赛、成长经历,把挫折教育融入运动场景,以此塑造孩子们的抗压能力。
例如2024年9月19日,张雨霏在“冠军讲堂”发言。(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记者还问到在巴黎奥运会上她虽然没有获得金牌,但展现出的顶住压力、不服输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想知道她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张雨霏表示要坚持、不放弃。她说年轻人面对困境挑战时可能会犹豫纠结,但其实内心深处谁不想突破呢?巴黎奥运会后,她有一阵子很想“躺平”,可是“躺”了两个星期后,还是会振作起来做有意义的事,因为她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她觉得大多数年轻人也是这种心态。真正的突破往往发生在找准节奏之后,这也是体育教给她的。她觉得人生不是50米冲刺泳道,而是需要合理分配体能的200米混合泳。竞技体育教会她,真正的坚持不是永不疲惫地划水,而是懂得在换气时短暂地仰头呼吸。就像她备战大赛时,赛前要进行调整,让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精神也从紧绷状态变得放松,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状态走上赛场。一些年轻人对“停顿”感到焦虑,或许是因为把人生看作单向赛道,但体育告诉她:成长是螺旋上升的曲线,触底时蓄力往往能弹得更高。
对于三届奥运会的经历,当记者问到她最大的收获和变化是什么时,张雨霏回答说其实每一届奥运会都在刷新她的认知。从里约奥运会的挫败到东京奥运会的两金两银,再到巴黎奥运会的一银五铜,每一段经历都收获满满。虽然有人为她在巴黎没能夺金而感到惋惜,但到了这个阶段,她的心态更加平和了。就像肯尼亚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所说的:失败说的是那些试都没试的人,但我尝试了去赢。她认为努力本身就是意义,这就是运动的真谛。无论是运动生涯还是人生,肯定都会有起起落落。她希望自己退役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而不只是赛场上的张雨霏。展望洛杉矶奥运会,现在的她会以更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比赛。
本文总结了“90后”奥运冠军张雨霏在三届奥运会中的经历与收获,她经历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同时,她作为人大代表关注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问题,在体育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她从体育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如面对困难要坚持、成长是螺旋上升等,展现出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