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了2025年“人工智能 +”与2024年要求的不同之处,强调其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侧重,如在实体经济中的渗透、智能终端的发展等,同时提及了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应对措施。另外,还介绍了未来产业中的新方向,如具身智能、6G等被纳入报告,以及量子科技的持续发展,和针对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的意义等内容。
央视网消息显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有了新的要求。那这个“人工智能 +”到底加的是什么?又会怎样快速落地,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好的改变呢?我们将邀请AI大模型和专家一同来解读。
对比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人工智能 +”的要求有显著不同。2024年的“人工智能 +”行动着重于技术和行业之间的化学反应,而到了2025年,报告更关注“大模型 +垂直场景”的具体应用,像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这意味着政策导向发生了转变,从单纯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开始朝着推动AI技术深入实体经济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解决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最近,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所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涵盖产业赋能、终端应用等多个方面。报告特别指出,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以后,我们的手机和电脑不仅能够听懂语音指令,还能依据用户习惯自主学习,从而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老百姓更快地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
专家表示,“人工智能 +”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当作通用的赋能工具,从而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例如,AI手机就像智能秘书一样,可以完成指令调度,并且按照习惯推荐个性化内容。家里的智能设备能够听懂指令,调节温度、播放音乐,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详细设定就能自行调节。
在强调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发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安全”一词,包括对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的要求等。专家认为,在数据安全与治理方面,未来将会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健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体系。同时,还会鼓励行业自律,倡导负责任的AI研发和应用,形成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逐步构建系统性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发展平稳顺利,造福社会。
再来聚焦“未来产业”的新变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具体方向,首次把“具身智能”“6G”等领域写进报告,同时首次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那这些对未来产业的培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近期,人形机器人的火爆大家都能看到,这些具有更强感知和行动能力的机器人就是“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明确了“具身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除了首次被纳入未来产业范围的6G和具身智能等,量子科技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在报告中。过去的一年,我国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像“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验证量子计算优越性,“济南一号”实现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服务等。
此外,针对未来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专家表示,未来产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并且风险较高。政府通过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能够确保这些前沿领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将为未来产业的培育提供更多保障。
本文总结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的相关内容。在人工智能方面,阐述了其要求的新变化、实际应用方向、安全相关措施等;在未来产业方面,介绍了新纳入的领域如具身智能、6G等,量子科技的发展情况,以及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对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意义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