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即服务(MaaS):技术优势下的商业困境,MaaS行业面临挑战:高成本下的商业模式探索

MaaS(模型即服务)行业展开,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MaaS本应借助技术优势盈利,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通过DeepSeek发布相关报告引发关注,潞晨科技在实际运营中陷入高成本困境等事件,揭示MaaS行业面临的挑战,同时采访专家探讨中小MaaS厂商及大公司的破局之法。

在当今这个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MaaS(模型即服务)作为AI模型与用户连接的关键纽带,本应凭借技术的东风,轻松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AI服务,进而收获满满的收益。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美好,就像一个骨感的现实打破了美好的愿景。2025年3月1日,DeepSeek发布了《DeepSeek - V3/R1推理系统概览》,这一发布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因为其理论成本利润率竟然高达545%,这一数字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可是,在其生态链上的MaaS厂商,像潞晨科技这样的企业,却在实际运营中深陷高成本的泥沼之中。这一典型案例,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MaaS行业在探寻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征程中所遭遇的局部挑战。虽然技术的进步为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就像打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然而,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优化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依旧是摆在MaaS厂商面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就像一座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大山。对此,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元宇宙专委会主任颜阳博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目前MaaS的商业模式而言,在短期内要聚焦于现金流的优化以及在垂直领域寻求突破;从长远来看,则要依靠国产替代以及技术 - 生态双轮驱动的力量。先来说说成本困境。DeepSeek在2025年3月1日发布的《DeepSeek - V3/R1推理系统概览》里,公开了大规模部署成本和理论收益的情况。在大规模部署成本方面,假如GPU租赁成本设定为2美元/小时,按照统计的2月27日24点到2月28日24点,推理服务占用节点的情况(峰值占用为278个节点,平均占用226.75个节点,每个节点为8个H800GPU)来计算,每日的总成本竟然达到了87072美元。要是所有token都按照DeepSeek - R1的定价计费的话,其单日理论收入能够高达562027美元。这么算下来,成本利润率就达到了令人咋舌的545%。然而,实际运营中的MaaS厂商的处境与DeepSeek相比却是大相径庭。MaaS厂商是专门从事模型即服务的企业,它们的工作就是把机器学习模型部署到企业端,然后以API、SaaS等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作为连接DeepSeek模型与用户的重要环节,本应该借助模型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便捷的AI服务从而获取收益。可现实是残酷的,像潞晨科技这样的MaaS厂商在实际运营中就陷入了成本的泥沼之中。近期,MaaS厂商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公开表示,满血版DeepSeek - R1每百万token(输出)定价16元,如果要完成1000亿token的输出,就需要大概4000台搭载H800的机器,仅仅是每月的机器成本就高达4.5亿元,这样企业方每个月可能就要面临4亿元的亏损,真可谓是“用户越多,亏损越多”。而DeepSeek官方公布的线上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达到545%,这看起来和尤洋的观点好像是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呢,DeepSeek的计算是基于将APP和网页完全超负荷占满的极端情况,并且仅仅核算了等量租用GPU的费用,像硬盘、存储、内存CPU、人力运维等费用都没有计算在内;而收入却是把APP、网页、API消耗的所有Token(toC和toB的总消耗量)加在一起,而且都是按照API(toB)的价格计算的。从常规MaaS产品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稳定的输出,需要准备的机器数量可能是理论数量的好几倍。对于潞晨科技这类中小云MaaS机构而言,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其压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企业服务领域,稳定性是重中之重。MaaS作为典型的企业服务,它的核心诉求并不是单纯的性能,而是稳定。云厂商为了确保稳定性,通常会采取弹性伸缩、按需取用的策略,这就意味着必须准备足够大的冗余。可是目前众多MaaS平台的用户使用数量稀少,很难做到削峰填谷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小MaaS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考验。与阿里云、腾讯云等大型云厂商相比,中小厂商在资金和算力资源储备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根本难以支撑提供DeepSeek服务所带来的短期亏损。当DeepSeek官方公布的成本价越来越低的时候,第三方MaaS厂商如果不能提供与官方成本和性能接近或者更优的服务,那么盈利空间将会被极大地压缩,甚至会陷入亏损的泥沼之中。这也反映出当前AI行业在商业模式探索上的局部困境。在整个AI产业链中,MaaS行业似乎承担着亏损的重担。各大厂和模型厂的API服务大多是亏本的,真正有收益的往往是定制开发或者私有化等合作项目。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MaaS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巨头凭借着资金、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以低价来抢占市场,这使得中小MaaS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就像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样艰难。那又该如何破局呢?对于中小MaaS厂商来说,仅仅依靠倒卖DeepSeek API这类服务,在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又不清晰的情况下,无疑是在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这也促使整个行业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技术与商业的良性循环。颜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DeepSeek的出圈带火了三个词——尤里卡时刻、斯普特尼克时刻、杰文斯悖论。尤里卡时刻代表创新原动力,斯普特尼克时刻驱动系统性变革,而杰文斯悖论揭示技术发展的复杂副作用。他认为,用这三个理论可以解释MaaS的困境本质是技术、商业与生态的协同失衡。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总结说,对于中小型MaaS企业而言,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困境,“一是成本结构复杂,除了GPU租赁之外,还有网络带宽、存储、运维等隐性成本,而且实际收入受到定价策略、服务负载波动的影响很大。二是稳定性要求高,MaaS因为共享算力资源,很容易受到其他应用抢占资源的影响从而影响性能。三是市场竞争激烈,巨头以低价抢占市场,导致企业亏损随着用户量的增加而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MaaS企业就完全失去了机遇。“就目前MaaS商业模式来看,短期需聚焦现金流优化与垂直领域突破。长期则依赖国产替代和技术 - 生态双轮驱动。”颜阳告诉记者。他进一步指出,在MaaS领域,中小公司需要抓住“尤里卡时刻”来实现技术突破,比如通过模型剪枝、蒸馏等优化手段来降低推理成本,聚焦医疗、金融等细分场景(可以直达C端)构建垂直解决方案,避免和巨头在通用模型上正面交锋。同时可以借鉴“斯普特尼克时刻”的竞争逻辑,借力开源生态构建差异化壁垒。通过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收取较高的费用,从而实现盈利。而大公司应该警惕“杰文斯悖论”,在利用规模效应压低价格扩张市场的时候,需要平衡算力成本与营收模型,防止边际收益递减。颜阳认为,大公司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态护城河,通过生态共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造完整的MaaS生态系统,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拓展国际市场,扩大用户群体,提高市场份额。曹辙则认为,一方面,MaaS厂商可以通过技术优化,比如采用智能调度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以此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针对金融、医疗等高价值行业提供私有化部署与定制化服务,与芯片厂商、云服务商深度协同降低算力成本。多位受访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MaaS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开发者的喜爱。特别是在互联网、制造、金融、能源等行业,MaaS的应用场景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MaaS行业面临的成本与盈利问题。首先介绍了DeepSeek的高理论成本利润率与潞晨科技的高成本困境,揭示MaaS厂商在实际运营中的艰难处境,然后从成本计算方式等方面分析原因,包括在企业服务领域的稳定性需求、与大型云厂商对比的劣势、市场竞争的压力等。最后通过专家观点阐述中小MaaS企业和大公司的破局思路,如短期现金流优化、垂直领域突破、长期国产替代和技术 - 生态双轮驱动等,同时也展望了MaaS在多行业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的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9252.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