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代表:推动钙钛矿光伏产业链构建与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在今年全国两会围绕钙钛矿光伏产业链构建和完善提出的建议,包括钙钛矿电池自身的优势,金晶科技在光伏玻璃领域的成果,以及为实现钙钛矿光伏产业链发展目标所建议的支撑体系等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再度将关注点聚焦于钙钛矿光伏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并带来了一系列相关建议。

钙钛矿光伏技术在当下展现出了诸多优势。据了解,目前钙钛矿叠层组件的转换效率已经成功突破了26%,而且单结钙钛矿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更是高达33%。从生产工序的角度来看,整个钙钛矿的生产链条相较于晶硅要短很多,通常情况下能够在一个工厂内部就完成所有的生产工序。王刚董事长还提到,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钙钛矿组件的原材料成本仅仅约为晶硅的50%左右。并且当产线达到GW(吉瓦)级量产的时候,成本还能够进一步降低30%以上。

钙钛矿电池所具备的柔性化以及弱光发电等特性,使其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一体化(BIPV)、分布式光伏等众多领域。这一特性为那些迫切需要进行能源结构转型的区域提供了一个利用新能源实现换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在企业发展方面,金晶科技近年来在光伏玻璃领域不断加速布局。在2022年的时候,金晶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成功生产出了第一片国产TCO导电膜玻璃,并且达成了从设备制造到产品设计再到量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这一成果攻克了诸多技术瓶颈,例如大尺寸镀膜均匀性、高导电性高迁移率、高透光率与低电阻值难以兼得等问题,从而解决了中国钙钛矿光伏行业发展进程中的“卡脖子”难题。

王刚董事长表示:“到了2023年,我们企业的第三条TCO玻璃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一举突破4500万平方米。这一成果使得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提升到了95%以上,并且成功地为国内外钙钛矿光伏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配套。”

针对行业规划的钙钛矿光伏产业链发展路径,也就是在2027年建成GW级量产体系,在2030年实现10%的市场渗透率这一目标,王刚代表提出了构建“国家专项规划 + 特色产业集群 + 绿色金融工具”的三维支撑体系的建议。

在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方面,王刚认为要实现区域协同,支持具有资源禀赋的省(自治区)建设差异化产业集群。例如,江苏可以聚焦于GW级量产,山东着重强化关键基础材料技术研发并且拉长产业链优势,内蒙古通辽市充分发挥天然碱资源优势、宁夏石嘴山市发挥砂岩优势,做强TCO导电膜光伏玻璃产业链,从而为钙钛矿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好核心原材料的准备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长王刚在全国两会期间针对钙钛矿光伏产业链构建和完善提出的建议展开。首先阐述了钙钛矿电池在转换效率、生产工序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接着介绍了金晶科技在光伏玻璃领域的成果,最后详细说明了为达成钙钛矿光伏产业链发展目标所提出的三维支撑体系以及特色产业集群的区域协同发展建议。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钙钛矿光伏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及各界为推动其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798.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