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谈药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江苏省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召开国谈药使用三方沟通座谈会,旨在促进创新药供需对接,推进国谈药临床应用。文中阐述了江苏国谈药销售金额和惠及患者数量的增长情况,展示了本土药企的创新成果,还介绍了洽谈推介的情况、部门对“临床上新”的支持政策以及国谈药落地给群众用药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3月31日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江苏省医保局携手省工信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国谈药使用三方沟通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犹如一座桥梁,为医保、医疗和医药这三方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促进创新药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全力推进国谈药能够更快地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从而让老百姓能够用上更多、更新、更好的国谈药。

江苏:国谈药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从相关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江苏国谈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在2020年时,国谈药的销售金额还接近40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大幅增长到了146亿元;2020年惠及的患者仅有360多万人次,到2024年则猛增到了2300多万人次。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搭建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国谈药进入医院“最后一公里”的提速贯通。这不仅为医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临床上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让江苏在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创新高地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本土药企方面,更是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家来自无锡的创新药企成立仅仅8年时间,在第一次参加国谈时就有两个一类创新药成功进入新版药品目录。其中,舒沃替尼片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治疗“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同时也是这一领域国内唯一获批且可医保报销的药物,填补了近20年的临床空白。此外,迪哲还研发出了戈利昔替尼,这是目前单药治疗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位总生存期最长的药物,首次突破2年以上,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时间,打破了PTCL领域“全球十年无创新药”的困局。

江苏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大省,其相关产业产值规模十分可观,近5000亿元的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一直以来,江苏的医药企业始终将服务公众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注重研发与创新。并且,企业不断加大规划、立项和投入力度,积极激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总裁助理陆长鑫深有感触地说:“江苏是真正真金白银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创新,为我们药企营造了风朗气清、公开透明、干净清爽的营商投资环境。”

记者在此次三方沟通座谈会上发现,参会的17家药企中,像恒瑞、正大天晴等龙头药企连年在国谈药上表现出色,“榜上有名”。而今年也有不少新面孔崭露头角,比如迪哲、卓和、泽璟等。江苏省医保局副局长陈亮介绍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工信、卫健、药监等部门齐心协力,全链条支持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一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共有38种“全球新”药品新增纳入目录,其中江苏有12种,且均为本土企业,这充分反映出江苏省医药创新水平在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江苏医药市场主体的活力正在加速迸发,产业区域布局也更加均衡。

江苏:国谈药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当天下午,一场关于创新药的洽谈推介活动在座谈会现场热烈展开。医院作为创新产品应用的主渠道和主战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关键就在于能否进入医院使用。在座谈会现场,省内30家重点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与新进国谈药医药企业负责人围坐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大药企都深知与大医院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十分难得,纷纷派出精兵强将参与现场洽谈。

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摊位前,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热情地向医院人员介绍公司新药:“这是我们今年1月新进国谈目录的创新药,专门针对肿瘤患者,你们医院科室实力雄厚,很可能会用得上。”鼓楼医院现场谈判代表在认真查看产品说明后,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你们产品前期主要在哪里试用,涉及哪些人群?”“说明书上说,药品改良后不良反应下降了,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下降了”等。先声药业公司医学部负责人迅速落座,一一进行答疑。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张超表示:“机会难得,今天公司销售、医学、准入3个部门有10个人在现场,对还没有使用我们产品的医院进行针对性推介;对已使用的医院,我们加强沟通和释疑。”

迪哲的江佳毅在现场忙得不可开交,他带着国谈创新药穿梭于3个会场,一下午都顾不上喝一口水。他表示,这么多医院“大咖”聚集在一起,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来自无锡的卓和药业集团副总经理詹鹏盛也十分振奋,他说:“我们是中小企业,做了十几年中成药研发,这是第一次研发出1类新药,也是第一次进入国谈药目录。政府举办三方沟通座谈会,让小企业也有机会与大医院面对面交流推介,让我们药企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推动“临床上新”方面,江苏各部门也是不遗余力。

江苏医保部门已经连续5年对医药企业进行政策辅导。5年来,共计有176个“江苏制造”创新药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占比超过1/3,位居全国第一,这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得到了及时转化。一系列医保政策的出台,也消除了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国谈药的顾虑。例如,健全谈判药“双通道”用药保障机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的合理需求。

当前,生物医药已经成为江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江苏生物医药集群规模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全省生物医药集群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 - 2月集群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1%,实现了“开门红”。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罗志勤介绍,2024年江苏获批创新药13个,居全国第一。省工信厅以“免申即享”方式对由江苏注册申请人获得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给予奖励,2024年安排1.66亿元奖励26个创新药械,其中8个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江苏还对省内临床试验机构为创新药械提供研发服务给予服务金额5%的奖补,2024年奖励了23家医疗机构。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姜仑表示,江苏正建立院内药品配备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联动机制。自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按照临床用药需求,1个月内统筹召开药事会,做到“应配尽配”。对暂时无法纳入本医疗机构供应目录,但临床确有需求的药品,应纳入临时采购范围,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周期、及时采购。对暂时无法配备的药品,通过处方流转机制,引导患者至国谈药双通道定点药店购买使用。省药监局副局长姜伟介绍,江苏在全国首批承接优化药品补充申请改革试点,相关审评审批时限由200日缩减至60日,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此外,江苏还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国谈药进院使用的医保配套支持政策,比如在医保总额预算方面,继续实施国谈药前三年预算单列政策——即前三年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第四年按前三年最高一年使用情况纳入总额预算测算基数,从制度上为医院松绑,让医院使用国谈创新药没有后顾之忧。

国谈药的落地,给群众用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迪哲的江佳毅介绍,在药品没进医保前,使用该公司研发的两种新药每年治疗费高达40万元,而纳入医保目录后,患者个人自付部分只需几万元,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沈杨表示:“去年中大医院落地165个国谈药,其中西药157个、中成药8个。”去年该院的国谈药采购金额达11.89亿元,较好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部分治疗罕见病的国产药纳入国谈药范畴后,极大缓解了罕见病患者‘用药难、用不上、用不起’的急难愁盼问题。”据悉,2020年中大医院罕见病用药采购金额仅为206万元,2024年已经增长到1147万元。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周晓宇介绍:“未纳入本院的国谈药,我院已实现移动端审批流程,从申请、到药房调剂发药,仅需两个小时!”根据临床治疗需求,该院国谈药在供品种有219种,2025年又新增39种。2024年,该院国谈药采购金额达2.2亿元,占全年药品销售金额的16%。特别是一些抗肿瘤药物,目前属于一线用药,该院优先考虑进入基本用药目录,实现“应配尽配”、按需采购、有需必采。例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等,该院都及时将其纳入基本用药目录,满足临床需求。对于国谈药,该院还建立药物警戒管理,不断完善不良反应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和上报流程。

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江苏省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都在自觉承担国谈药品配备和合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从配备品种上看,截至去年底,399个谈判药品中有397个在江苏销售使用。从专题药事会上看,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均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后1个月内召开专题药事会,并动态调整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从销售渠道上看,近5年来,江苏医疗机构销售国谈药品金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稳定在80%左右,2024年更是达到84%,在全国属于第一方阵。

本文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召开国谈药使用三方沟通座谈会的情况,展现了江苏在推进国谈药临床应用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从本土药企的创新成果、药企与医院的洽谈推介,到各部门对“临床上新”的支持政策,再到国谈药落地给群众带来的实惠,都充分体现了江苏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保障群众用药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了国谈药的普及和应用,既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实现了产业与民生的双丰收。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8000.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22:06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