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剧《北上》的热播情况,该剧由知名导演和编剧强强联手打造。剧中年轻人的北上追梦和归乡历程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着重介绍了为还原风土人情而搭建的取景地“花街小院”所在的苏州昆山巴城老街,以及附近的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和正仪老街的特色之处。
当下,年代大剧《北上》正在火热播出。这部剧是根据徐则臣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由执导过《追风者》的导演姚晓峰和创作《父辈的荣耀》的编剧赵冬苓携手打造。
在《北上》这部剧中,有6个在运河边长大的年轻人。他们在故乡名为“花街”的地方,度过了充满纯真和青涩的少年时光。之后,他们沿着河北上,踏上追寻理想的征程。而在经历了荣耀或者失败之后,这些都成为了过往,他们又顺着河流回到家乡,扎根在花街,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为了能够真实地展现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剧组在主要的取景地——苏州昆山巴城老街,精心搭建了一个充满江南特色以及历史韵味的“花街小院”。虽然如今这个“花街小院”的布景已经拆除了,但是当大家在观看这部剧之余,仍然可以前往巴城老街,去打卡明星们拍摄时的同款取景地哦。这里推荐的路线是巴城老街→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正仪老街。
巴城老街位于苏州昆山的巴城镇,它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在这条老街里,有一条东西走向、全长200多米的石板街。这条石板街很是狭窄,仅仅能够容纳三个人并肩行走,从街道往上看,天空只能看到窄窄的一线,所以它被称为“一线天”。石板街两旁的房屋是沿着河流而建造的,白色的墙壁和黑色的瓦片,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巴城可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之一呢。如今的巴城老街,也成为了一条昆曲老街,这里有昆曲长廊、昆曲名人工作室以及昆曲主题街区。当来到巴城老街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剧中同款的飞鸟北上茶馆里,围着炉子煮茶,悠闲地放空自己;也能够去探索老街上那些特色的咖啡馆,再到一旁的合顺记品尝应季的美味,尽情地体验那种“因河而生”的生活美学。老街上还有崇宁塔院,崇宁塔在院中间,它可是巴城老街夜晚最明亮的地标建筑哦。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也很有特色,它建筑的形状取自戏曲的“工尺谱”之意,打造出灵动的空间,演绎着古今的传承,是国内第一个收集齐中国348个剧种的戏曲主题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共有四个常设展厅,分别是通史厅——戏韵千秋、专题展厅——中国剧种大观、多媒体厅、互动体验厅,通过这些展厅可以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在馆内,和众多戏曲剧种特色实物一起呈现的,还有百花书局的一方炫彩空间。在这里,戏曲脸谱无处不在,书籍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中西经典唱片相互交杂,还有造型别致的沉浸式戏台,古典韵味和现代美学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正仪老街距离戏曲百戏博物馆大概400米,这是一条因为“青团”而闻名的老街。正仪的上塘街和下塘街沿着河流而建,街道两旁是绵延数百米的枕河人家。在正仪老街上,大约有二三十家糕团店,售卖着青团、赤豆糕、南瓜糕、猪油糕等各种各样的点心。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上塘街148号的“百年老店”文魁斋。在2013年的时候,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被列入了第六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来到正仪老街的时候,除了青团之外,还有很多水乡特色小吃,像晶莹剔透的泡泡馄饨、香喷喷的萝卜丝饼,还有油氽大排、海棠糕等等。
本文总结了年代大剧《北上》的相关情况以及其取景地苏州昆山巴城老街、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和正仪老街的特色之处。包括巴城老街的历史风貌和昆曲文化,戏曲百戏博物馆的独特建筑和丰富展品,正仪老街的特色美食等,这些地方有着独特的魅力,值得人们去游览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