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在部分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还介绍了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的增长情况,以及开展试点工作旨在解决制约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并详细阐述了针对“登记难”“评估难”、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机制、“处置难”和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在不久之前联合印发了工作方案,将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省市开启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就拿2024年来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一年里累计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到了2555.7亿元,和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为33.4%;累计发放贷款的户数是26545户,同比增长23.4%。
在实际操作当中,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受到诸多痛点、难点以及堵点的制约。为此,这三个部门经过考量,决定选择那些知识产权密集并且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地方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以知识产权这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秉持着问题导向的原则,在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关键的环节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在解决“登记难”的问题上,会对试点区域给予支持,在这些区域设立商标权及版权质押登记服务窗口或者代办点,同时开通版权质押登记的绿色通道,从而推进质押登记办理既便捷又高效;加快在线版权质押登记平台的建设,以此来缩短办理的周期。
对于“评估难”这个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在面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时候,通过内部评估或者银企协商的形式来确定其价值;鼓励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面提供数据、模型和系统等方面的支持;如果地方有条件的话,可以探索用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来替代价值评估。
在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机制方面,相关部门会指导金融机构制定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办法以及管理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延长贷款的期限,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例;鼓励把动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数据权益等纳入到可以质押的知识产权范畴之中;支持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转让提供绿色通道服务,而且在三年之内免收各项费用。
针对“处置难”的问题,要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处置平台的建设,鼓励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等设置专门用于知识产权质物处置的版块;探索采用企业预缴质押期间专利年费等方式,防止专利权因为未缴纳专利费而失效。
在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健全这个问题上,鼓励地方建立并且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风险补偿前置模式;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方面的协作,发挥“政府 + 平台 + 金融”三方合作模式的作用,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提升综合服务的水平。
本文总结了国家多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的情况,包括试点的地区范围,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增长现状。重点阐述了开展试点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制约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多种问题,且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问题如登记难、评估难、处置难、金融机构服务机制优化和风险补偿机制健全等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