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楼市股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情况,并且着重阐述了在“稳住楼市”方面今年将如何发力。从“稳住楼市股市”多次登上高层“议事桌”的背景出发,引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关注,详细解读了围绕房地产止跌回稳目标在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政府出手改善供求关系、拉长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四方面的重点政策。
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了“稳住楼市股市”的表述。这一表述可不是首次亮相,从去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到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直至今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短短近三个月的时间,“稳住楼市股市”就多次被高层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楼市和股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当重要的“风向标”。就拿楼市来说,房地产可是百姓资产中的大头。要是楼市和股市能够稳定下来,那就能产生财富效应,进而很好地提振消费。
那么,今年在“稳住楼市”上会有哪些动作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关注颇多,再次强调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今年年初开始,很多地方在地方两会等会议上都提到了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有些地方的态度更加积极,像深圳强调要推动“房地产投资尽快恢复增长”,重庆也提出“全力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企稳回升”。围绕止跌回稳这个目标,各项配套政策有望组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
综合梳理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房地产相关政策会有四个重点方面:
第一方面,因城施策来调减限制性措施。
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住房限制政策会进一步放宽。陈文静提到,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可能会考虑放开郊区住房限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许会取消大面积段住房的限购等,这样就能降低刚性和改善性购房群体进入市场交易的门槛。另外,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以及交易税费等也是鼓励需求释放的重要手段,更多的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可能会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第二方面,政府要出手改善供求关系。
报告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入手,不但提出“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还谈到“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地方政府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于很多非热点城市而言,土地和商品房库存大、去化周期长是制约当前房地产量价止跌回稳的关键问题。只有一边加快消化存量,一边严格控制增量,才能从源头上重新平衡供求关系,促使楼市进入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4.4万亿元,这个数额创下了历史新高。这部分资金将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陈文静指出,可以参考广东发行专项债回收闲置存量土地的做法,今年各地可能会加快落实相关举措,推动政策生效。
官方明确,今年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也将加大力度实施。李宇嘉表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涉及年轻人、新市民等刚性需求以及老市民的改善性需求,这是当前住房结构性需求的主力军。到2025年初,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郑州、西安等地都规划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而且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
第三方面,拉长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为房地产项目融资对接搭建了平台,会向金融机构推送能够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透露,融资协调机制目前审批的贷款已经超过6万亿元,涉及已经交付和正在建设的住房超过1500万套。他表示,今年将持续推动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拉长白名单,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获得贷款,坚决做好保交房工作。
第四方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着眼于中长期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陈文静认为,这意味着今年房地产中长期改革的相关举措有望逐步落地。从行业角度来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可能涉及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完善“市场 + 保障”住房供应体系、预售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此外,金融制度、房地产税收制度等相关基础性制度改革也有望持续推进。
本文总结了“稳住楼市股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事件,重点剖析了在楼市稳定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指向,从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改善供求关系、拉长项目“白名单”和构建新模式四个方面详细解读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视以及从多方面进行调控的决心,旨在促使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