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一家亲:广州南沙港湾派出所的日常,广州南沙港湾派出所:警民故事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广州市南沙区港湾派出所的工作情况。通过记者的蹲点观察,展现了他们在诸如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等活动中的安保工作,在处理邻里纠纷中的调解工作,以及以“护湾平安使者”为代表的群防群治工作,还讲述了一个看似琐碎却反映出治安良好成果的“丢手机乌龙事件”,体现了民警们的坚守与担当。

在广州市南沙区的英东大道8号,有一个颇为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全广州“最年轻”的派出所——港湾派出所。就在近日,羊城晚报的记者深入港湾派出所进行蹲点采访。他们在这里目睹了民警们在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之中,始终坚守岗位,用自己的担当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警民故事。先看看2月15日这天晚上的景象吧。夜幕降临后,南沙的海岸边有一处却如同白昼一般明亮。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灯会正在这里盛大举行,218组精美的灯景沿着超3公里的灯会主游线依次排列开来。游客们就像欢快的游鱼,穿梭在诸如“赛博醒狮”“簪花女神”“齐天大圣”等美轮美奂的光影奇观之间。然而,民警何江龙却无心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色。他在灯会门楼到安检口之间来来回回地徒步巡逻,眼神一刻也没有离开安检口前那长长的人龙。随着他走动的步伐,肩头的警灯在夜幕下与花灯相互辉映,闪烁不停。据何江龙介绍,“今天入场的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了。安检口瞬间的人流量非常大,人员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的话,很容易引发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个位置一直是我们灯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知道,这可是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灯组数量最多、展期最长的灯会呢。从2025年1月22日开幕起,一直到2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已经有38.4万人次入场,春节假期的时候,单日客流的峰值更是突破了3万。这么长的时间里,何江龙和他的同事们就像拉紧的弓弦,时刻保持警惕。“我们派出所主要承担着维护整个灯会现场治安秩序的任务,每天都得派出大量的警力。毕竟我们是属地派出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何江龙还透露,自灯会开幕以来,他们处理的警情大多是寻人寻物之类的求助警情。“灯会现场热闹得很,人流量超大。一家人一起出来游玩的时候,有的人会被精彩的灯景吸引住,忙着拍照留念,一不留神就可能和家人走散了。我们接到的求助警情里,老人和小孩走失的情况特别常见。每次一接到这种警情,我们就会迅速通过指挥部协调各个岗位,调动巡防力量去寻找,尽快帮游客找到走失的家人。”港湾派出所教导员陈健鹏也提到,港湾派出所的辖区内有南沙天后宫、滨海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等众多景点,是个非常适合居住和游玩的地方。从去年开始,随着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开航,广州草莓音乐节、粤港澳大湾区灯会等活动也相继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随着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我们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更加重大了。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来访的旅客提供安心的服务,让他们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再看看2月14日下午发生的事情。在港湾派出所管辖的南沙社区里,一条狭窄的巷道中,一场邻里之间的争吵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港湾派出所接到报警仅仅3分钟后,民警吕锋和辅警就迅速赶到了现场。双方当事人和四邻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就像找到了依靠一样,纷纷向吕锋倾诉着自己的委屈——“阿sir,她都连续好几个月天天堵在我们家门口骂了,今天我们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一位大姐满脸愤怒地说道。“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走这条路?!”一位老婆婆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大喊,情绪十分激动。“这个阿婆脾气太火爆了,我们就住在旁边,家里还有小孩呢,老是这样吵架怎么行呢。”其他邻居也跟着附和。这事儿还得从3个月前说起。那天清晨,老婆婆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拉着鸡粪去菜地施肥。经过这条窄巷的时候,为了避让车辆,三轮车不小心翻了,鸡粪洒了一地,阿婆自己也受了伤。巷子里有一户人家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劝说阿婆以后别再走这条窄巷了。阿婆却觉得人家是在禁止她走这条路,心里觉得特别委屈。从那以后,阿婆就天天上门“叫骂”,不管别人怎么劝说都没有用。这户人家最后实在是被折磨得受不了了,只好选择报警求助。在南沙社区中心警务室里,吕锋和“护湾平安使者”调解委员会的2名成员开始了调解工作。他们分工合作,吕锋轻轻地握住阿婆的手,轻声哄着:“阿婆,您叫我锋仔就好。我外婆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您要是相信我,就把我当成您的亲孙子,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都跟我讲讲。”另一边,调解成员则耐心地向报警人分析事情的利弊。调解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经过3次面对面的调解,还有数十通电话的沟通,到了2月19日,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阿婆承诺不再堵门骂人了,报警人也为之前自己不当的言语向阿婆道了歉。报警人由衷地说:“真没想到警察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得这么好,太感谢了!”在调解过程中,和吕锋紧密配合的“护湾平安使者”调解委员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支调解队伍是由派出所积极推动组建的,专门处理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成员包括村居干部、热心群众、退休党员以及退休职工等13人。这个队伍的成立是源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吕锋负责的西片区,也就是南沙旧镇,这里外来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很复杂,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经常发生。2023年8月,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到2024年12月为止,已经成功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58起。吕锋对“护湾平安使者”的调解成效非常满意,他说:“以前调解不成功的时候,往往只能建议当事人去‘打官司’,既费时间又费钱,还伤感情。现在有了这群‘和事佬’帮忙,调解的成功率就更高了。”而且,每天晚上8点到12点,由派出所、村居、小区物业、厂企最小应急单元等多方力量共同组建的“护湾平安使者”小分队就会出发巡逻。他们穿梭在片区的重点防控区域,开展巡逻走访、邻里守望、宣传教育等工作。辅警李红栓说:“一到晚上,这里的夜宵摊就热闹起来了,偶尔会有醉酒闹事之类的情况发生。我们小分队在路上巡逻,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要是遇到警情,我们也能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支援。”之前,在辖区内发生过一起老人走失的事件。一位老人离家之后一直没有回来,家属发现后心急如焚。派出所接到求助之后,迅速带领“护湾平安使者”群防群治队伍,连夜展开搜寻工作,最后成功找到了老人,并且及时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记者手记里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夜色越来越浓的时候,正在灯会“蹲点”的记者们,一直没有等到想象中那种“惊险出警”的场面。突然,采访团队里有一位同事大喊了一声,然后手在自己衣服兜里慌乱地摸索着:“我的手机呢?”原来啊,她刚刚在采访的时候太专注了,都不知道手机什么时候丢了。“报警吧!这不就是现成的警情吗?”记者们互相看了一眼,想法竟然不谋而合。为了避免浪费警力,记者们决定先拨打丢失手机的电话号码。铃声响了还不到5秒,电话就接通了。一个甜美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您好,是手机的主人吗?我这里是灯会服务处,刚刚有游客说在入口捡到了一台手机,交给我们了。您快来拿吧。”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了下来,可是又觉得失去了一个可以跟拍的警情,有点小“遗憾”。旁边的民警何江龙看到记者们的表情,忍着笑说:“现在大家的素质都很高,很多警情都是这样的。这边刚接到有人丢孩子的警情,那边就会有电话打进来,说看到一个哭哭啼啼找爸妈的小孩。两边一对信息,事情就解决了。有时候这些事情太琐碎了,我都不好意思让你们拍。”民警的语气很轻松,可记者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在这看似琐碎的背后,是民警们长时间的辛勤付出:他们不是在巡逻,就是在出警,要不就是忙着做法制宣传。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治安才变得越来越好,就算丢了东西,也能很快找回来。今天这个丢手机的“乌龙”事件,恰恰是所有民警日夜奋斗最希望看到的理想结果。而这满城璀璨、万家灯火的平安夜,或许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秒清零”的警情拼凑而成的。

文章详细讲述了广州南沙港湾派出所的工作内容与成果。从灯会安保到邻里纠纷调解,从群防群治队伍的组建与工作到反映治安良好的小事例,全面展示了派出所民警的坚守与担当,体现出他们在维护当地治安、服务民众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613.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